文編/林宜慧 Banner設計/王景銘

台灣音樂劇發展起始於1980年末,國藝會亦在過去20年間補助為數不少的作品。作品的改編轉化與共製上,音樂時代劇場與作家蔣勳跨界協作以《少年台灣》為主軸,創造文學與音樂、戲劇的融合經典,人力飛行劇團藝術總監黎煥雄引入流行音樂歌手及詞曲創作者嘗試跨界合創,與插畫家幾米合作的「幾米三部曲」-《地下鐵》、《幸運兒》、《向左走,向右走》,爾後,「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改編德國經典劇本《春醒》,也為台灣的觀眾帶來不少實驗精神上的震撼。

論及台灣音樂劇,果陀劇場是為台灣劇團大型編制規模完整音樂劇的先驅,延續以往改編西方作品的《大鼻子情聖─西哈諾》、《吻我吧娜娜》,近期原創製作《愛呀,我的媽!》亦創造好評佳績。原創音樂劇中,耀演以音樂劇獨角戲的創新方式製作出大獲好評的《美味型男》,奇巧劇團融合歌仔戲、豫劇、搖滾、嘻哈甚至Bossa Nova製作宗教題材的《我可能不會度化你》也令人驚豔。

講起音樂劇,人們總先提起紐約百老匯,五光十色的不夜之城,上演著娛樂性高又簡單易懂的故事情節,縱使現今的音樂劇樣態已經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變化,臺灣音樂劇的發展也逐漸發酵迸發出自己的模樣,只是無論在哪,只要亦或歡快亦或悠長的歌聲曲調響起,燈光落下,透過演員們的舉手、投足,相信無論男女,無論對戲劇的理解高低,任何人都有機會,在一曲始了間為音樂劇所吸引,也更不無可能,在一劇幕起幕落間,離不開這用著音樂說著故事的 - 人生如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