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杜麗琴 Banner設計/Daya Design

「什麼是名字?玫瑰不論以什麼為名,還是一樣芬芳。」——莎士比亞《羅密歐與茱麗葉》

中文暱稱莎翁的英國文學家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beare, 1564~1616)生活於16到17世紀交界,在他50多歲的生命中總共創作了37部舞台劇本,這些劇本在400年間不斷地以不同的語言在全球翻譯出版,也在不同國家的舞台上一再搬演,猶如莎士比亞在《羅密歐與茱麗葉》中提到玫瑰芬芳的本質不會被名字改變,同樣地,莎士比亞劇本的劇情無論改編成哪一種語言或是劇種,洞悉人性的本質仍然不變。

國藝會在2013到2017年間,補助多件與莎士比亞原著有關的計畫,在創作類型上舉凡京劇、現代戲劇、音樂劇、作曲,使用的語言上則有中文與閩南語,其中也包含了台日的跨國製作、在中國舞台上搬演或遠赴莎士比亞的原鄉英國演出。台灣藝術家巧妙運用莎士比亞的原著,阮劇團把A Midsummer Night's Dream(仲夏夜之夢)變成了《熱天酣眠》,愛樂劇工廠則結合鄒族神話創作出《天祭—雲海中的仲夏夜hohcubu》;Hamlet(哈姆雷特)也融入了李國修創作的《莎姆雷特》;Othello: The Moor of Venice(奧賽羅) 主角唱起西皮二黃,新點子工作坊讓他成為了《噬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