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故事.小劇人

阿伯樂戲工場

  • 老故事.小劇人|阿伯樂戲工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老故事.小劇人|阿伯樂戲工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老故事.小劇人|阿伯樂戲工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老故事.小劇人|阿伯樂戲工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老故事.小劇人|阿伯樂戲工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老故事.小劇人|阿伯樂戲工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老故事.小劇人|阿伯樂戲工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老故事.小劇人|阿伯樂戲工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老故事.小劇人|阿伯樂戲工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老故事.小劇人|阿伯樂戲工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由於戲劇教學是動態的,充滿即興及互動式的課程,課程計畫的執行往往會受到教學者的應變能力、團體的動力與能力,或是偶發事件等因素影響而有所調整;戲劇教學者要能夠預知「計畫課程」與「實際課程」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有所準備與因應。由劇團來執行激發創造力的戲劇教學,最大的特色更在於教學者對於戲劇具有專業的了解,能夠利用其創造出安全無虞的虛構框架及舞台,讓參與者自然地跨越現實的身份進入遊戲的世界,同時也是進入了通往創造力的大門。

透過帶領學生共同做的田野調查,發現三股國小以及學甲國小兩校皆分成三個主題,但主題著重兩地區的人文風情、地理環境、歷史等特色不同,因此提供創作的主題也大不相同。

聯合成果發表會的規劃特色分為兩個層面:

(一)展覽:

1、將學生們一年來的畫作、影音記錄、社區剪貼簿、繪畫、學習單等作品包裝美化做成展覽品,佈置於演出呈現的四周,成為成果展重要的一部份。

2、影音課堂記錄則剪接成屬於學生的成長歷程,供學生自己以及參與他們成果的師長、父母、學弟妹瞭解整個戲劇教學的過程和變化的歷程,同時也成為學生們重要的紀念。

3、學生看到自己的課堂作業竟成為供參觀的展覽品,無形中提升榮譽感和成就感,使「老故事.小劇人」整體戲劇教學活動的內在意義更加深刻。

(二)呈現演出:

1、將學生們學期中的課堂作業「社區巡訪」做更深入的發掘,讓學生進行故事的編寫,各段展演內容在不同的主題、地點脈絡中演出,約莫15~20分鐘。

2、用課堂中所學,分別將三股、學甲兩地地方特色素材進行創意發揮,成為佈景、道具,也用來表達情緒或想像,讓素材本身藉由孩子的想像力被賦予更多層的意義,成為「物不是物」的創作。

3、地點方面,學生與我們一起選擇想要說自己地方故事的空間,藉由素材及空間的連結,讓學生用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家鄉事與學校、社區、觀眾形成一個完整的對話方式。

「老故事.小劇人」計畫一開始是以「導覽」的形式發想,以「地方認同」為主旨,運用「口述歷史」的技巧,讓孩子經由資料蒐集及啟發性戲劇教學的引導,激發其對於家鄉事物的興趣,藉由親身參與創造的過程進而產生更深刻的認同體驗。這次參與計畫的兩所學校:三股國小及學甲國小各具特色,三股ー樸實單純,學甲ー人文氣息濃厚。但是兩個地方同樣面臨人口老化及年輕族群外流等問題,孩生國小畢業就即將離開家鄉到外地求學,我們思考著,如何讓這樣特別的地方文化習俗或是老故事繼續傳唱下去?如何讓孩子記憶家鄉的特色及美麗?如何讓更多人知道與瞭解?

長達一學年,為期十四週的創作課程,便以在地關懷為前提規劃教學單元及活動。我們認為「創造力」是一項能力,必須藉由參與來展現,教案的設計便是以引導學生自發性的參與和創造為教學目標。在地關懷是本計劃的切入點,帶領學生思考土地與家鄉的關係、發現在地特色文化,並結合訪查所獲得的地方與耆老故事共同編創故事,最後則以說故事劇場形式來呈現。

顯示完整資訊
活動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