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布宜諾艾利斯當代藝術創作與藝術組織發展之查訪

王咏琳

  • 阿根廷布宜諾艾利斯當代藝術創作與藝術組織發展之查訪|王咏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阿根廷布宜諾艾利斯當代藝術創作與藝術組織發展之查訪|王咏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阿根廷布宜諾艾利斯當代藝術創作與藝術組織發展之查訪|王咏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阿根廷布宜諾艾利斯當代藝術創作與藝術組織發展之查訪|王咏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阿根廷布宜諾艾利斯當代藝術創作與藝術組織發展之查訪|王咏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阿根廷布宜諾艾利斯當代藝術創作與藝術組織發展之查訪|王咏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阿根廷布宜諾艾利斯當代藝術創作與藝術組織發展之查訪|王咏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阿根廷布宜諾艾利斯當代藝術創作與藝術組織發展之查訪|王咏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阿根廷布宜諾艾利斯當代藝術創作與藝術組織發展之查訪|王咏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阿根廷的布宜諾艾利斯做為南美洲的藝術之都,鑑於台灣視覺藝術界國際交流多半與東亞、歐洲、北美大陸做訪查與交流,此次藉由「海外藝遊計畫」,我(王咏琳)於30天內訪查阿根廷之布宜諾艾利斯(主要)的藝術機構與藝術家,15天於阿姆斯特丹進行對於其70年代的觀念藝術運動「Zero Movement」進行深入了解。

相較於巴西藝術視覺呈現豐富且強烈的整體藝術風格,位於南美洲最南端阿根廷則顯得安靜許多。目前活躍於國際藝術場景的藝術家,如著名的觀念裝置與地景藝術家:喬治・瑪奇(Jorge Macchi)、李恩多・厄李奇(Leandro Erlich)、瑪爾塔・曼努金(Marta Minujín)等人,透過他們如奇觀般的創作,實在讓人不得不好奇阿根廷(特別是布宜諾艾利斯)的藝術環境與整體生態,也因為在初步收集資料時,其實就如同台北一樣,阿根廷的主要藝術場景目前絕大多數都集中在布宜諾艾利斯,故這次在行程的安排跟選擇上也走訪布宜諾艾利斯的藝術機構與藝術家訪查。

在這趟訪查的旅程最主要的目的是找尋阿根廷60年代的傳奇觀念藝術前衛團體Di Tella,時光已屆50年,當年偶發藝術與前衛藝術風潮的成員多半已過世,大部分也在70年代軍政府以及經濟下滑後轉行,於是輾轉找尋到兩位已屆75歲藝術家拍檔 Dalila Puzzovio和Carlos Squirru口述當年歷史,也藉此取得相當多的第⼀手資料。除此之外,原先計劃中預計參訪的空間都在去年的當地經濟改革預算縮減下倒閉,但另外參訪了許多小型的新的空間,以及當地的基金會、大型美術館,也同樣訪問了機構內的經理與總監、策展人等。例如:OSDE基金會、Proa基金會、MOCA(當代美術館)、MALBA(現代美術館)、藝術駐村與藝術家平台單位URRA、主辦布宜諾斯艾利斯藝術博覽會的ArteBA等等,除了觀賞她們已有的成果外,也藉由親身訪談進⼀步了解各館的預算規模與編制,藝企合作的部分,以及對於當地藝術脈絡歷史的研究建檔等實踐之部分。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個月內,同樣也以台灣策展人的身份參與了許多座談介紹台灣當代藝術與台灣現有的資源平台:如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幾個台灣重要的藝術空間與整個生態環境,包含藝術實踐等等,在深度認識當地藝術的駐點期間,在URRA總監Melina Berkenwald的協助與安排之下結識了當地的藝術家、策展人、藝評,來自中美洲瓜地馬拉著名的行為藝術家Jorge De Leon,巴西藝術家Lucas D.Simoes,以及其他來自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西班牙等來自各地的藝文人士,都成為我個人跟這次出訪為台灣藝術交流所推展的珍貴資源。

顯示完整資訊
活動紀錄
出國報告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