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媽的寄生蟲

林蔚昀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我媽媽的寄生蟲》是一部另類的家族史散文,也是一個小(女)孩長大成(女)人的過程。

故事的敘事者「我」有一個身為寄生蟲學家的媽媽,這注定著他的成長經驗和別人不太一樣。別人的媽媽帶他們去東京狄斯奈樂園,「我」的媽媽帶她去目黑寄生蟲博物館。別人的媽媽看到街上的狗是趕緊繞道告訴小孩「好噁心不要碰」,「我」的媽媽則像撿到寶一樣把它打包回家塞進冰箱準備第二天帶到學校去研究。別人的媽媽也許會誇讚他們好可愛好漂亮,「我」的媽媽則是在女兒進入青春期後就不再誇讚她可愛,反而誇讚寄生蟲和蛆很可愛。

「我」一直以為,媽媽只是興趣比較特殊,其餘和正常人沒甚麼兩樣。直到她在「我」結婚那年在自己的身體裡養起寄生蟲,引起「我」的丈夫反彈,引爆家庭革命,「我」才意識到:並不是所有人都像媽媽一樣認為寄生蟲很無害、很可愛,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媽媽和她特立獨行的舉止。

「我」發現,雖然認識了這麼多年,她卻一點也不了解媽媽、她的生長環境與過程。「我」於是決定寫下她和媽媽相處的故事,試圖了解媽媽作為「媽媽」這個角色以外的部分,並且藉由這個「嬤嬤和我的生活史研究」來了解自己和自己的生命。

《我媽媽的寄生蟲》分成三個部分:蟲卵階段、幼蟲時期─中間宿主、成蟲時期,分別代表「我」的童年、青春期和成年期。每個時期由八到九個短篇組成,每一篇的篇名都是一種寄生蟲或寄生蟲相關的事物。雖然全文是從寄生蟲開始,以寄生蟲的生態、故事、相關文字記載作為引子,但寄生蟲其實亦一個又一個的隱喻,帶出的則是家庭及個人的故事。在這些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家庭三代的遷徙,主角「我」對歸屬感的追尋,家庭對「我」人格及心理發展的影響,以及「我」如何正視家庭、家人以及自己的生命經歷,最後終於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同樣是寄生蟲,「我」的媽媽選擇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它。「我」則是決定用人文的觀點爬梳它。《我媽媽的寄生蟲》在科學事實與狂野想像之間遊走,兩者不一定有時常有交集,但有時候卻有令人會心一笑的對話。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成果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