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種子:龐克、性/別、藝術反動份子據點調研計畫

楊雅翔

  • 壞種子:龐克、性/別、藝術反動份子據點調研計畫|楊雅翔|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壞種子:龐克、性/別、藝術反動份子據點調研計畫|楊雅翔|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壞種子:龐克、性/別、藝術反動份子據點調研計畫|楊雅翔|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壞種子:龐克、性/別、藝術反動份子據點調研計畫|楊雅翔|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壞種子:龐克、性/別、藝術反動份子據點調研計畫|楊雅翔|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壞種子:龐克、性/別、藝術反動份子據點調研計畫|楊雅翔|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計畫主持人:楊雅翔
計畫助理:賴慧珈
馬來西亞偕同駐地與調研藝術家:周明誼、鄧文馨

「壞種子:龐克、性/別、藝術反動份子據點調研計畫」調研目的與主題陳述

原計畫中關於性/別議題本來較集中於龐克、同志等性/別意識,後來在台灣進行前置研究時期,將關於性/別議題內涵增加到對於多元性別、認同與慰安婦等關懷面向,在實際調研期間則將觸角衍生到殘疾人性關懷,同時並且對大馬、台灣、香港、韓國等區域慰安婦、南洋姊、紅燈區進行初步歷史梳理與探究,同時增加關於次文化(ACGN文化)的歷史初探,亦對學校教育與強勢文化,如教會學校、伊斯蘭文化等進行訪談。基本上它環繞著「多元性別與情慾」、「殘疾人情慾」、「在教育體系中的性別意識與性教育、性自主是怎麼被養成的」,以及「在受到固有的社會價值影像下,它怎麼被表現出來」,以及我所關心的「慰安婦」的課題的展開。在馬來西亞期間與藝術家周明誼、鄧文馨一同對大馬的政治情勢、性別意識與藝術表現進行調研活動,對於大馬的實驗聲響、藝術與音樂活動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在這樣的一個概況下,正好在結案報告時期經歷了台灣第一次對於性教育與同婚公投的社會選擇挑戰,也因此我在後續的第二階段提案時,更加重視「治療是社會的集體責任」的策展想法。社會上因為有許多不理解、不公義與不公平的價值,而使得人們在這裡容易受傷,找不到容身之處,亦可能做出激烈的反撲或自殘,一個充滿敵意的社會並無助與溝通,這也使我在這份調研計畫後進行了整體的重新思考,我是否更應該將華人社區中的儒家道德納入其中,而伊斯蘭文化的強勢,又對這些社群有什麼樣的影響。

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在原來的第二階段策展計畫《你想做個亞洲人,亦或自由人》加入了幾個觀點。這個計畫並不限於當代藝術的呈現,總的來說我將所有的視覺文化都納入,但我明白應該是沒有獲選的機會,因此我決定將當初書寫的策展目的,做為研究成果摘要的一部分公開,而將整個策展計畫做為附錄。以下是《你想做個亞洲人,亦或自由人》策展目的:

1. 怎麼理解婚平與同婚公投的失敗:東方的婚姻觀是兩個家族的結合

  • 這份策展計劃是一份關於性別關懷的計畫,來自於今年度到馬來西亞、香港、韓國與台灣的調研,它的內容是根據我在這些國家的經驗而來。計劃實施的預定時間橫跨2019-2020年,我希望讓東方論述在性別論述有不同思考面向與行動策略,正因為它會反映社會思潮,因此我們保持了論述的開放性與改變。
  • 台灣的同婚與性平觀念其實是帶有西方個人主義的觀點,現在一個主流的聲音是: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情,兩個人組成小家庭,這跟其他人有甚麼關係?其他人的權益到底有甚麼受損?
  • 不過事實上這與目前大部分認為婚姻是兩個家族的結合的觀點是相悖的。

2. 怎麼理解婚平與同婚公投的失敗:對現代社會不信任與生存的恐懼

  • 這個差異我認為造成了這次性平與同婚策略的公投失敗,正因為我們沒有將傳統家庭在社會上的價值思考進去,也忽略了養兒防老的真正意圖:奉獻家庭一生後卻可能得面對的孤苦貧未來、不想面因福利制度不健全導致無人照應的社會懲罰。
  • 社會中大批缺乏獨立資源的劣勢男女,更加只能依靠傳統的殘存模式與本錢應付生存需求。尋求家庭穩定與傳統習慣的分工秩序,比較能夠維持一定的生存機會。
  • 這種源自於對於現代社會不信任有關,當環境不好時,人們更加強化了此欲求:「透過婚姻制度的保障,追求家庭的穩定性」。
  • 具體來說就是家庭提供了「生前有子孫,身後有子祀」的保障,單身者死後亦能透過「冥婚」進入家庭。

3. 怎麼理解婚平與同婚公投的失敗:「照舊」可以提供安身立命的道路

  • 普通人缺乏資源與能力在公共生活中嶄露頭角、找到人生意義,所以奉獻家庭、經營家庭就成為個人真正成就與人生價值的所在,傳統或宗教或習俗的照舊,可以降低生存的不確定因素,同時為需要自我定義人生方向的現代「普通人」,提供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道路。
  • 解決沒辦法成家的人,在中國的歷史中,曾經出現過義結金蘭的自梳女與契相知(金蘭戀),她們居住在姑婆屋相互照應。30年代這些自梳女則到了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澳門等地擔任住家女傭「媽姐」。自梳女會收徒弟,也就是她的養女,亦是「梳起不嫁」的女人,作為晚年生活與遺產繼承的安排。
  • 電影《自梳女》與《桃姐》就是在說這段歷史,這個照舊便成為她們能夠在家庭中安身立命的策略。

4. 怎麼理解婚平與同婚公投的失敗:恐懼的策略

  • 從整個保守派對同婚與性平的恐懼策略延伸可以看到集中在三點上:恐懼同性戀、異性戀中心、性別歧視。
  • 因為追求家庭的穩定性與同性戀所代表的趨勢產生了矛盾,也就是追求個人主義化與集體主義的衝突。
  • 同性戀的趨勢主要有三項:性與生殖分離(情慾追求、純粹性享樂、絕不可能意外懷孕,使其自然的生理器官不再具有自然功能,作為一種自然變態,引起恐懼);生育與血緣關係分離(血緣的排他能使家庭內聚的情感排他,使得血緣家庭成為人海中的自然孤島,家庭成為無情世界的庇護所);家庭性別角色去傳統化。

5. 沒關係,我們沒有輸,只是還沒有贏

  • 在這次的行動裡面,我們看到比較多的是強調「個人」,包含我自己參與的彩虹計畫也是。策略上在談家庭,其實較多是垂直的親子關係(如母女、祖孫),源自於擔心子孫的無人陪伴與晚年可能貧病孤的生活。從蔡依林《不一樣又怎樣》這首MV中,看得很清楚。
  • 不過沒有關係,我們沒有輸,只是還沒有贏。
  • 婚平案有55萬份聯署,性平案有45萬份聯署,公投時婚平案有338萬認同,性平案有350萬認同,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幅度。也能夠重新觀看儒家文化與傳統家庭的意義,在援引西方理論造成水土不服的亞洲,除了愛之外,可以找到一個新的策略。

6. 面對真實的惡意,復原是社會集體的任務

  • 在我們的彩虹群組裡面,有一個訊息是這樣的:有一位母親拿著愛家的宣傳,在她的孩子面前說著同性戀很噁心,是變態這樣的話。本來這位朋友是想藉由這個公投跟母親聊聊,但是他把話吞回去了。群組裡面有人傷心地說:你們贏了,你們讓一個母親在他的孩子面前說他噁心。這次的公投造成了一個惡意的社會,而這個惡意具體在家庭與愛中蔓延。甚至有人絕望的自殺。
  • 來自真實與虛擬世界的惡意,反對這些人在社會存在,造成如饒舌歌手小人《兇手不只一個》的MV說的,沒有透過對話與了解,這些人只是沒殺人的殺人犯。
  • 各種長輩圖、line群宣傳……我們也不斷看到網路上相互責怪的話語。
  • 各種性別霸凌、歧視暴力對待,甚至是提升到更大規模的如慰安婦戰爭性創傷、恐怖政治暴力創傷等,如果還抱持著懷疑受害者人格,指責弱者,要求保持緘默的作法,很有可能會影響我們對彼此的信任,這樣的撕裂亦無助於修復整體社會,反而讓社會更加陷入痛苦之中。
  • 倖存者即使能透過個別治療情境的護持與涵容獲得初步療癒,但只要當社群集體空間中持續充斥歷史修正主義或否認主義的聲浪,在大眾媒體上流傳汙衊受創者/倖存者的扭曲歷史或虛構事實,惡意就會繼續。
  • 「一旦大眾承認某人確實受到傷害,社群就必須採取行動,追究造成傷害的責任歸屬,並彌補傷害。社會的肯認與彌補是必要的,如此才能重建倖存者對秩序與正義的信心。」——蒂絲.赫曼(Judith Herman)教授(女權運動者、精神醫學教授、心理工作者。

研究對象與成果摘要簡述

1.地點:香港

調研對象 I

  • 性/別關懷單位:關於單位經營與策略方向、當地對於性別關懷議題的接受度、同志運動在當地之狀況、政府態度。
  • 藝文單位、獨立/連鎖書店、獨立/連鎖唱片行:比較與詢問獨立與連鎖店的選件差異與策略、藝文單位展出作品內容與社群考量、鬼魅形象。
  • 藝術家與一般民眾:當地藝文環境、當前性別關懷、弱勢族裔等創作議題與藝術家(包含慰安婦、殘疾人、藝術駐村、真人圖書館等相關議題與操作方式)、宗教學校、一般學校(男校、女校、男女混校)、藝術學校的性別教育策略、不同性別氣質的人在學校的狀況。
  • 次文化觀察:BL、GL、TG相關題材之接受度與同人社群(包含同人誌發展歷史、目前流行活動趨勢與愛好等)。

調研對象 II

  • 展覽:〈西遊東渡〉聯展(牛棚藝術村)、〈皮肉有人〉性別展(480.0性別空間)、NIGHT LIGHTS攝影展(元創方)、第五屆香港觸感藝術節墨色作為一種當代藝術的練習II(中環鴨巴甸街24號)、《魚塘源野藝術節2018》文獻展(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2平台)、《星光堆砌的我們》展覽(la Space)、亞洲當代藝術展(藝術博覽會)
  • 活動:UniCircus 綜合同人市集、澳門Illusion Feather同人文化祭11、異口同聲真人圖書館
  • 空間/組織:香港視覺藝術中心、480.0 Gender & Art Space 性別x藝術空間、Film Culture Club電影文化協會、香港(查明稱)、亞洲藝術文獻庫圖書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open studio、風雨蘭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Art Together、香港歷史博物館、教會墓區、中環交易廣場(慰安婦雕像)等。

研究成果內容摘要    

慰安婦    

  • 慰安婦一詞出自於「慰安所」,在二戰期間,從日本到日本在東亞的戰場遍佈了由女性提供性服務的風俗場所,剛開始從日籍婦女招募或像家境貧困的女子誘騙,之後則從韓國、中國、香港等地擄掠許多當地女性充當慰安婦。目前在香港有李美娜成立的民間團體「歷史監察 網民自發」投入香港慰安婦研究,蒐集相關資訊,原本有一本預計出版的慰安婦日記《雲梓日記》,但因為資訊被香港人與中國人陸續盜竊,因此暫時延緩。
  • 研究香港慰安所時容易與妓區混淆,香港在英人時便有妓區,之後日人來成立慰安所,又分成僅提供日人高級將領的聲色場所,與提供給士兵、一般人分等級的炮寨。在歷史脈絡的梳理上較為混亂。目前正在依據手頭上現有的資料與歷史地圖,整理出活動街區與範圍。
  • 香港藝術家文晶瑩處理戰爭中的強暴問題,通過情境創作與角色扮演的藝術工作坊,培養一種同理心,藉以讓觀眾能夠將歷史事件與日常生活聯繫,進而理解慰安婦歷史。
  • 慰安婦議題在香港是冷門議題,大部分的受訪者都提到教科書不曾提及,是因為新聞而知道的訊息。但相關的出版品有許多,一般觀眾也容易在書局找到。

性平教育與教育團體

  • 學校教科書教導的內容與台灣相似,為男女生青春期的生理特徵、避孕等相關內容。
  • 宗教學校會依據該教的教義,多少融入課程之內,或指定使用該校所出的課本。不過內容並無深入的宗教觀,多著重在如何守貞此議題上。因此進學校的性別單位不能以交到學生性自主的概念,而是如何維護自己的身體安全為主。
  • 純男校與純女校的同性戀與陰性氣質所引起的校園霸凌行為遠低於男女混校發生的機率,女校甚至老師們僅注重課業,對於明顯可看到的情侶行為視若無睹,而男校則多是以孤立的方式對性別不同的同學冷處理。
  • 近年中國價值觀與語言思想滲入教科書中,因此需再觀察一段時間才能知道是否有重大影響。

藝術活動、次文化與其它

  • 香港對於不同性別與氣質的人,多是以社區互動的工作坊做為操作,而非單純以「藝術作品」展示,如舉辦真人圖書館,邀請觀眾近身接觸與自己完全不同的跨性別,並一起輕鬆聊天與走訪的方式,認識這些人的生活場域。
  • 殘疾人士的性欲操作方式,由於香港特殊的紅燈區背景,使得不能像台灣以樣以「手天使」的方式操作,不過基督教協會私底下有組成協助團體,平時以網路通訊軟體組成社群,教導與協助殘疾人士安全的約炮。
  • 對於非藝術圈的香港人士而言,性別關懷更加重視在家庭暴力、性騷擾等議題上,而非性少數權益。
  • 香港對於BL、GL、TG等題材接受度很高,鄰近的澳門也是如此,不過澳門的同人活動為學校社團主辦,他們更像是同人社團同好聚會。

2.地點:馬來西亞(西馬華人城市,吉隆坡、馬六甲、怡保、曼絨、檳城等地)

調研對象   

  • 活動:Season4Otaku 2018 Summer Party(雪兰莪 Evolve Concept Mall Grand Pacific Event Hall,同人誌活動)、AMG-chan 2018(雪兰莪 IM4U Sentral,同人誌活動)
  • 空間/組織:Raw Art Space、Lostgens'當代藝術空間、月樹書局、Diversity異樣、伊斯蘭藝術博物館、馬來西亞國家博物館、馬六甲歷史博物館、馬六甲巴巴娘惹遺產博物館、馬六甲Flora de la Mar Museum、馬六甲荷蘭紅屋、鄭和文物館、Melaka History and Ethnography、檳城古蹟信託基金會、檳城孫中山紀念館、檳城殖民地博物館、檳城娘惹博物館、檳城Ghost Museum、檳城Teochew Puppet and Opera House、檳榔嶼戰爭博物館、George Town、怡保、三寶山墓區、葡萄牙墓區、清真寺與穆斯林墓區、華人寺廟與宗祠、日本人墓區(慰安婦)

研究成果內容摘要

儒家與伊斯蘭的文化差異

  • 文化差異是在我馬來西亞直接感受到的事情,這個差異讓我不得不花時間理解各移民社圈的互動關係與文化影響力、以及簡單的歷史背景。而大馬近年的鄰國外籍移民人口大增,成為該國1/5人口,這個現象集中再需要大建設的吉隆坡更為明顯。
  • 華人文化圈在馬六甲、檳城更受到鄭和論述的建構影響,他們透過論述團結與生活,但卻無法抵抗因經濟因素離開老化社區的年輕人。他們也因為移民關係與政治利益的考量,不太與其它周遭的如馬來人、印度人進行往來。這點在鄉間與墳區極為明顯。
  • 在檳城與馬六甲的娘惹博物館中,在海外移民社會的體系中,大家庭可以容納不同性別氣質的人與選擇,前提是你必須將家庭傳統角色扮演好。而婚配的婦女則是家庭中實際握有權力的人,更是發展藝術工藝的推手。

政治選舉與文化角力

  • 適逢大馬選舉,除了更加了解他們政治歷史對於性少數的壓迫外,同時也了解到所謂伊斯蘭文化的「傳統婦女」形貌與價值,這點與儒家文化所談到的「傳統女性形貌」有吻合之處,如端莊嫻淑、尊重長輩、重視倫常與家庭等。
  • 文化角力除了社區間的隔閡外,同時也出現在流浪動物上,關於此點有發表過一篇網誌〈馬來喵vs.華人狗、印度鴿與富貴燕、死亡烏鴉與野生八哥〉本文將以附錄附上。

慰安婦與性別關懷

  • 大馬20-30歲的人基本上不知道大馬曾有慰安婦的歷史,亦很難找到相關書籍與出版,唯有吉隆坡隆雪華堂婦女組有進行相關的歷史書寫,內容多來自於台灣婦援會慰安婦的出版品。
  • 性別活動多集中在吉隆坡一帶,怡保、馬六甲、檳城多注重華人社區的街區振興與觀光、老屋活化與藝術實踐等議題上。例如Shh…Diam!這個大馬第一個酷兒龐克樂團的活動地點多以吉隆坡、歐洲巡演為主,他們甚至無法到穆斯林區進行表演,有被攻擊的危險。
  • 吉隆坡性別出版少,華語出版都以台灣出版為主,月樹書店是少數提供性別關懷書籍的獨立書店,連鎖書店關於性別關懷的書多是以教導如何成為一位伊斯蘭文化的女性、保護身體的書籍為主,且多是馬來文、英文出版。華人出版則以同志牧師歐陽文風出版為大眾。
  • 你不能在首都外的華人區域自稱是性少數,不能輕易出櫃與台灣的情狀相同。

次文化、教育與其它

  • 校園的性別教育與香港的無太大差異,多以青春期身體發展與反應、避孕、月經等做為健康教育內容。由於沒有任何性平教育的內容,亦容易發生因過度開玩笑而產生的性別霸凌狀態。
  • 與香港相同,不過需要分成獨中(華人學校)、國民中學等,亦須要參考該校園主要組成學生。獨中的狀況與香港相同,純男校與純女校的同性戀與陰性氣質所引起的校園霸凌行為遠低於男女混校發生的機率,女校甚至老師們僅注重課業,對於明顯可看到的情侶行為視若無睹,而男校則多是以孤立的方式對性別不同的同學冷處理。但穆斯林學生多或純穆斯林校園對於性別氣質不同的霸凌程度嚴重,因為這些人不吻合《古蘭經》的聖訓,頭巾亦是檢驗文化認同的標準。
  • 同人誌場合需要與商業賣場結合,吸引人潮。現場幾乎沒有任何女性穆斯林的Cos,有少數的男性穆斯林Cos﹐但基本上都是華人Cos與攤商居多。
  • 吉隆坡的Live House中可以看見少數的穆斯林女性帶頭巾在男女混雜的地方看表演,但是其他區域的live house則很少。有些限制嚴格執行伊斯蘭教法的區域,甚至男女生須要分開走。

地點:韓國首爾

研究對象

  • 梨花女子大學美術學院、東大門設計廣場、慰安婦雕像

研究成果內容摘要

  • 在9/21-9/30在韓國期間,一到韓國就開始發燒與咳嗽,一直到28號狀況才好轉,所以駐地期間並未有太深入的調研內容。本項目將與11月分道光洲駐村的藝術家一同進行後續討論與發展。
顯示完整資訊
活動紀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