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煒傑 LIN, Wei-Chieh
出生於台灣台中市,曾師事Milton Babbitt等教授。數作品於國內外多處發表演出,曾受委託創作或演出團體包括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台北愛樂管絃樂團、福爾摩沙弦樂四重奏、三個人、琵琶雅集、法國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法國廣播愛樂團、澳洲ELISION、瑞典Curious Chamber Players、法國 Multilaterale、義大利 Mdi、莫斯科現代音樂團、法國TANA 弦樂四重奏、加拿大Le Nouvel Ensemble Moderne、荷蘭Insomnio、美國Alarm Will Sound、瑞士 Phoenix Basel、法國 Aleph、美國ECCE、以色列Meitar、希臘dissonART、西班牙Vertize Sonora、德國 BlauerReiter、義大利 Suono Giallo、西班牙Proyecto Ocnos、韓國TIMF、法國Xasax、瑞士Makrokosmos及奧地利Klangforum Wien等。 作品曾獲荷蘭Gaudeamus Muziek 音樂節作曲佳作獎、台灣「兩廳院樂典—國人音樂創作甄選」室內樂及器樂獨奏獎、國立台灣交響樂團「鼓勵創作委託」和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期間作品曾在許多現代音樂節發表,如法國Academie musicale de Villecroze、台灣亞太音樂節、法國Manifeste@Ircam、法國Voix Nouvelles Royaumont、美國Mizzou、西班牙Sonutopias Campusculturae 、德國Darmstadt、義大利Composit、奧地利Klangspuren Schwaz、德國Matrix15、西班牙Mixtur、俄羅斯Composers Academy in Tchaikovsky、奧地利Impuls、韓國Tongyeong、法國International Forum for Young Composers及德國斯圖加特Eclat現代音樂節等。
精選作品
管弦樂/協奏曲
作品名稱 | 樂曲編制 | 創作年代 | 演出長度 | 獲國藝會補助 |
---|---|---|---|---|
花博組曲 | 管弦樂團 | 2018 | 17分 | |
Immerge... | 管弦樂團 | 2012 | 6分 |
聲樂作品(含合唱曲)
作品名稱 | 樂曲編制 | 創作年代 | 演出長度 | 獲國藝會補助 |
---|---|---|---|---|
還我一個故鄉 | 長笛、法國號、大提琴、鋼琴四手聯彈及合唱團 | 2009 | 8分 |
室內樂
作品名稱 | 樂曲編制 | 創作年代 | 演出長度 | 獲國藝會補助 |
---|---|---|---|---|
鉦錚 | 預製21絃鋼絃箏與打擊 | 2020 | 20分 | |
众.㠭 | 七位演奏者 | 2020 | 20分 | |
silenced.tumult | 七位演奏者 | 2019/2020 | 20分 | |
吟 | 五隻琵琶 | 2019 | 16分 | |
Erosion | 低音長笛、英國管、低音豎笛、中音薩克斯管、小號、長號、打擊、鋼琴、大提琴及低音提琴 | 2018/2019 | 17分 | |
吶 | 聲樂與古箏 | 2017 | 26分 | |
OM | 低音長笛、低音豎笛、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鋼琴 | 2016/2017 | 17分 | |
OM (第二版) | 低音長笛、低音豎笛、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鋼琴 | 2016/2017 | 17分 | |
OM OM | 小號、低音豎笛、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打擊及鋼琴 | 2016/2017 | 8分 | |
Pyeheo | 雙簧管、低音豎笛、低音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及鋼琴 | 2016/2017 | 20分 | |
古墟 | 二胡與兩位演奏者 | 2016/2017 | 17分 | |
暗影 | 鋼琴四手聯彈 | 2016/2017 | 25分 | |
corpo a corpo | 男高音薩克斯管、打擊及鋼琴 | 2016 | 10分 | |
Sketches for OM | 電吉他與低音豎笛 | 2016 | 10分 | |
Studies for OM | 低音長笛、低音豎笛、小提琴及大提琴 | 2016 | 8分 | |
…entrelacement… | 長笛與豎琴 | 2015 | 7分 | |
Bokeh | 中音薩克斯管、手風琴、吉他及打擊 | 2015 | 8分 | |
Bokeh (ii) | 長笛、男高音薩克斯管、小提琴及大提琴 | 2015 | 9分 | |
flickering | 長笛、豎笛、小提琴及大提琴及鋼琴 | 2014/2015 | 14分 | |
flickering (第二版) | 長笛、豎笛、小提琴及大提琴及鋼琴 | 2014/2015 | 14分 | |
flickering (第三版) | 長笛、豎笛、小提琴及大提琴及鋼琴 | 2014/2015 | 14分 | |
flickering (第四版) | 長笛、豎笛、小提琴及大提琴及鋼琴 | 2014/2015 | 14分 | |
Double Concerto | 小提琴、大提琴及弦樂團 | 2013/2014 | 18分 | |
...entrapercevoir... | 長笛、低音豎笛、豎琴、小提琴及大提琴 | 2013 | 10分 | |
…percevoir… | 長笛、低音豎笛、豎琴、小提琴及大提琴 | 2013 | 7分 | |
A glimpse of trembling refraction | 大提琴與鋼琴 | 2013 | 9分 | |
half-glimpsed… | 17位演奏者 | 2013 | 11分 | |
half-glimpsed… (第二版) | 17位演奏者 | 2013 | 11分 | |
Pasi-but-but | 弦樂四重奏 | 2013 | 6分 | |
murmuRing-shimmEring-smuDging | 長笛、小提琴、大提琴及鐵琴 | 2012/2013 | 12分 | |
Réservoir-Mirror | 兩隻薩克斯管與鋼琴 | 2012 | 13分 | |
The Re-Emergence of Time | 12位演奏者 | 2012 | 11分 | |
懸疊 | 15位演奏者 | 2012 | 15分 | |
...as time flows, and eclipses… | 兩隻小提琴、中提琴、兩隻大提琴及鋼琴 | 2011 | 17分 | |
Temps strecthing | 豎笛、小提琴、大提琴及鋼琴 | 2011 | 5分 | |
時的匯流 | 15位演奏者 | 2011 | 8分 | |
追尋碎時的陰影 (第二版) | 15位演奏者 | 2011 | 12分 | |
追尋碎時的陰影 (第三版) | 15位演奏者 | 2011 | 12分 | |
In the Silence of Time | 豎笛、小提琴及鋼琴 | 2010 | 15分 | |
In-Flux | 大提琴與鋼琴 | 2010 | 10分 | |
追尋碎時的陰影 | 15位演奏者 | 2010 | 12分 |
器樂獨奏
作品名稱 | 樂曲編制 | 創作年代 | 演出長度 | 獲國藝會補助 |
---|---|---|---|---|
錚鏦 | 預製21絃鋼絃箏 | 2018 | 20分 | |
GRIDO | 男高音薩克斯管獨奏 | 2017/2018 | 9分 | |
mmhrrmm | 手風琴獨奏 | 2017 | 8分 | |
ENSO | 大提琴獨奏 | 2016 | 7分 | |
drowning | 預置低音豎笛獨奏 | 2015/2016 | 30分 | |
…apercevoir… | 豎琴獨奏 | 2014 | 8分 | |
Elliptic | 大提琴獨奏 | 2014 | 18分 | |
Quivering | 豎笛獨奏 | 2014 | 6分 | |
Terpsichore Dances | 鋼琴獨奏 | 2008/2009 | 16分 |
其他
作品名稱 | 樂曲編制 | 創作年代 | 演出長度 | 獲國藝會補助 |
---|---|---|---|---|
老城音像創作計畫-南街殷賑大稻埕 | 兩位演奏者、物品、即時錄影及影像 | 2018/2019 | 30分 |
懸疊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2012
2012
追尋碎時的陰影
追尋碎時的陰影 2010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建置音樂創作與行銷平台 (樂譜)
追尋碎時的陰影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2010
春天的新芽-國立臺灣交響樂團99年度鼓勵創作獲選作品集《室內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