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林煒傑委託創作計畫
一公聲藝術委託林煒傑創作《木頌魚韻》樂曲解說
《木頌魚韻》為56顆木魚給五位打擊樂手加錄像 (2020-21)
作曲家/林煒傑
錄像/林冠名
在一般樂器教學法裡,原本被認知為單薄與枯燥的樂器,在拜訪通霄禾豐木魚工廠之後,深深改變了我對木魚的想法。在工廠內,看到ㄧ個木魚如何從ㄧ塊原木,經過長時間的鑽洞,烘曬及師傅細心的ㄧ筆ㄧ畫雕刻下,到最後的工藝師在測試並調整每ㄧ個木魚的聲響亮度時,固然喚起我對這手工樂器的尊敬與敬佩。通常在打擊樂器裡,接觸的木魚種類只限於基本的五聲,或機械製造出來的乏味型式,但在這工廠裡,木魚的大小種類大於二十幾種,最大到35寸,最小到2寸,而同時也使用不同的木頭來製作,在聲音上有很明顯的差異。但最重要的是,木魚聲的變化可以從清脆與明亮,到扎實與豪邁的共鳴,幾乎可以讓聆聽者深受感受到巨大木頭的低層震動。這些誘人的木魚聲,在持續的韻律中,可以把聽者帶到另ㄧ個置之身外的境界,卸下所有的雜念。本曲所有的聲響只會限用於木魚,並不會加用任何其他樂器,原因是希望可以把觀眾深層地帶入木魚的聲響內,利用不同的演奏方式與敲擊方法,聆聽出木魚本身微妙的色彩變化,沈迷於中。此曲也會利用各種木魚大小同時間在五位演奏者中,穿插與排列出個種層次,藉此漸漸的放慢聆聽者的時間感,進入在詠誦與打坐的冥想中。五位演奏者在木魚工廠內會設置在不同的角落,環繞著所有觀眾,使得木魚如鐘聲ㄧ樣,不可預測的來自四面八方圍攏過來,包圍住整個聲響空間。這首作品有別於ㄧ般創作方法在於本曲不是在追求或尋找現代演出技巧,或解構木魚,而是要找出木魚最樸實的聲音,揭示出它擁有的精神與力量。
此曲約45分鐘,並在 2021/12/4苗栗縣禾豐工藝木魚於《共振計畫:木魚》音樂會中首演發表。
作曲家/林煒傑
出生於臺灣臺中市,曾師事Milton Babbitt等教授。數作品於國內外多處發表演出,曾受委託創作或演出團體包括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福爾摩沙弦樂四重奏、琵琶雅集、法國現代音樂團(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法國廣播愛樂團(Orchestre Philharmonique de Radio France)、澳洲ELISION、瑞典Curious Chamber Players、義大利mdi、莫斯科現代音樂團、荷蘭Insomnio、美國Alarm Will Sound、瑞士Phoenix Basel、以色列Meitar、希臘dissonART、西班牙Vertixe Sonora、德國BlauerReiter及義大利Suono Giallo等。作品曾獲荷蘭《Gaudeamus Muziek》音樂節作曲大賽佳作獎及獲選《Asian Composers Showcase》並由TIMF室內樂團於韓國統營國際音樂節首演委託創作。作品歷年來曾在許多國際現代音樂節發表,如臺灣聲響藝術節,台灣亞太音樂節、法國Manifeste@Ircam、德國Darmstadt、奧地利Klangspuren Schwaz、西班牙Mixtur、奧地利Impuls及德國斯圖加特ECLAT現代音樂節。
一公聲藝術
2015/12/29
賴奇霞
2018-2021重要活動紀錄
- 2021年12月04日~05日執行計畫&主辦活動 - 《共振計畫:木魚》
- 2021年新點子實驗場計畫R&D計畫入選,製作 - 《聲妖錄》
- 2021年03月12日~05月02日聲音裝置作品《哎米粒的聚餐:一人一菜》參展「聲響談:在地音景採集計畫」於鳳甲美術館
- 2020年10月31日參與台北偶戲館《小小偶大世界》常設展覽之音樂設計
- 2020年04月11日~05月24日參與驫舞劇場AR展覽作品《看見你的自由步》之音樂設計
- 2019年12月14、15、21、22日獲選台北市文化局補助,主辦與展演共創作品《老城音像》台灣文化元素之聲響與影像創作,階段展演計畫於大稻埕工作室演出四場
- 2019年05月17~19日參與共創作品《中3路3段 - 台灣街邊聲響》獲選高雄春天藝術節,於駁二正港小劇場演出四場
- 2019年03~08月受朱銘美術館兒童藝術雙年展之邀,舉辦五場兒童藝術手作樂器聲音工作坊,與一場教師工作坊
- 2019年01月~12月受朱銘美術館兒童藝術雙年展之邀,展覽兩件共創作品《哎米粒的辦桌》&《彈簧聲物》
- 2018年11月10日受邀至比利時文化中心(Cultural Center Zaventem)演出共創作品打擊樂融合科技藝術作品《Bits of Peace:和平微光》。獲選國藝會與台北市文化局國際交流補助
- 2018年06月24日、2018年07月01日受邀於朱銘美術館兒童藝術中心舉辦聲音工作坊《採聲小音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