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 Jun-Jieh

王俊傑

策展人資料提供時間:2021-12-31

1996年畢業於德國國立柏林藝術學院(HdK Berlin),獲卓越藝術家最高文憑(Meisterschüler),為臺灣少數知名新媒體藝術家兼策展人。1984年起開始從事錄像藝術創作,為臺灣新媒體藝術的開創者之一。現為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並專任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教授。

1984年獲「雄獅美術新人獎」。1995年獲德國「柏林電視塔藝術獎」。2009年獲「台新藝術獎」年度視覺藝術大獎。2000年獲日本著名美術雜誌《美術手帖》推選為「最受注目的100位藝術家之一」。2002年為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製作公共錄像裝置作品《雙城記》,同年並獲日本NHK電視台製作三十分鐘記錄專輯於「亞洲名人錄」(Asian Who’s Who)全球頻道播映。

重要國際邀展包括:「美國電影中心錄像展」(1989)、「光州國際雙年展」(1995)、「威尼斯雙年展」(1997)、「約翰尼斯堡國際雙年展」(1997)、「移動中的城市」(維也納分離主義藝術中心,1997)、「1998台北雙年展:慾望場域」(2000)、「亞洲藝術三年展」(1999)、「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1999)、「無法無天:2000台北雙年展」(2000)、「亞細亞散步」(2002)、「林茲電子藝術節」(2013)、「上海西岸雙年展」(2013)、「柏林超媒體藝術節」(2014)、「日本道後溫泉國際藝術節」(2014)、「歐洲媒體藝術節」(2016)等。

王俊傑2004年策劃「漫遊者─國際數位藝術大展」,為臺灣首次大規模引介國際數位藝術的展覽,該展涵蓋自九十年代以來的重要數位藝術經典作品,開啟了科技藝術在臺灣的後續探討熱潮。重要獨立策展包括:「時代的容顏」(國立故宮博物院,2002)、「漫遊者─國際數位藝術大展」(國立臺灣美術館,2004)、「後石器時代」(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2005)、「異響b!as─國際聲音藝術展」(臺北市立美術館,2005)、「2006台北雙年展:(限制級)瑜珈」(臺北市立美術館,2006)、「台北數位藝術節」(台北當代藝術館,2009)、「Videonale─當代國際錄像藝術對話」(國立臺灣美術館,2011)、「超旅程─2012未來媒體藝術節」(關渡美術館,2012)、「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2018)等。

近期參與多項跨領域新媒體劇場作品:2010年與王嘉明共同執導媒體劇場《萬有引力的下午》;2013年導演科技媒體無人劇場《罪惡之城》;2015年導演《索多瑪之夜》。跨域劇場視覺設計作品包括:華格納歌劇《帕希法爾》(國家交響樂團,2018)、普契尼歌劇《杜蘭朵》(德國萊茵歌劇院,2015)、華格納歌劇《尼貝龍指環》(國家交響樂團,2006)、《雙姝怨》(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2007)、幾米繪本《向左走向右走》大型音樂劇(臺北小巨蛋,2008)、首部台語歌劇《黑鬚馬偕》(國家戲劇院,2008)等。

  • 2018

    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臺北,臺灣

  • 2014

    第九屆台北數位藝術節《平坑時代》,松山文創園區,臺北,臺灣

  • 2013

    第八屆台北數位藝術節《超神經》,松山文創園區,臺北,臺灣

  • 2012

    第七屆台北數位藝術節《第二自然》,松山文創園區,臺北,臺灣

  • 2012

    「超旅程」2012未來媒體藝術節,關渡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11

    Videonale─當代國際錄像藝術對話,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臺灣

  • 2010

    廣藝科技表演藝術節《超未來》,廣達電腦林口總部,桃園,臺灣

  • 2009

    第四屆台北數位藝術節《光怪FUNKY LIGHT》,台北當代藝術館,臺北,臺灣

  • 2009

    「大幻影」新媒體藝術展,國家音樂廳文化藝廊,臺北,臺灣

  • 2006

    台北雙年展:(限制級)瑜珈,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05

    異響b!as─國際聲音藝術展「生活替換:聲波頻率」,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05

    後石器時代,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臺北,臺灣

  • 2004

    漫遊者─國際數位藝術大展,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臺灣

  • 2002

    時代的容顏,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臺灣

  • 1996

    德國柏林藝術學院(Hdk Berlin)卓越藝術家最高畢業文憑(Meisterschueler)畢業

  • 2021-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 2015-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專任教授

  • 2017-2021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系主任

  • 2013-2014

    關渡美術館,館長

  • 2011-2014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特聘教授

  • 2009-2017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主任

  • 個展(節錄)
  • 2015

    「若絲計畫:冷漠的賽拉薇」,台北當代藝術館,臺北,臺灣

  • 2014

    「罪惡之城00:00:00:00」,關渡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11

    「若絲計畫:愛與死」,新苑藝術,臺北,臺灣

  • 2008

    「微生物學協會:終曲─克里南特星」,伊通公園,臺北,臺灣

  • 2008

    「大衛計畫第三部:大衛天堂」,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01

    「微生物學協會:旅館計畫(神經指南)」,伊通公園,臺北,臺灣

  • 1998

    「聖光52在日本」,日本福岡MOMA Contemporary

  • 1998

    「聖光52」,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臺北,臺灣

  • 1997

    「極樂世界螢光之旅/商店版」,香港歌德學院,愛克發藝術廊

  • 1997

    「極樂世界螢光之旅/商展版」,資訊科學展示中心,臺北,臺灣

  • 1994

    「十三日羊肉小饅頭」,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 聯展(節錄)
  • 2021

    「未至之城─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臺灣

  • 2021

    「多棱.互觀──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澳門藝術博物館,澳門,中國

  • 2021

    「歷史.當代」,台北當代藝術館,臺北,臺灣

  • 2020

    「偽現場」,國立交通大學藝術空間,新竹,臺灣

  • 2020

    「Taiwan Docs Selection」,線上影展

  • 2019

    「光.合作用 II」,曼谷藝術文化中心,曼谷,泰國

  • 2019

    「CINEMQ 29:宙元」,CINEMQ,上海,中國

  • 2019

    「覺醒:亞洲的藝術介入社會1960-1990s」,國立現代美術館,韓國;新加坡國立美術館,新加坡

  • 2018

    「覺醒:亞洲的藝術介入社會1960-1990s」,國立近代美術館,東京,日本

  • 2018

    「屏幕測試:1980年代以來的華人錄像藝術」,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 2016

    「第29屆歐洲媒體藝術節」,奧斯納布魯克,德國

  • 2015

    《索多瑪之夜》,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14

    「道後溫泉國際藝術節」,松山市,日本

  • 2014

    「超媒體藝術節:分裂-台灣2.0」,匈牙利文化中心,柏林,德國

  • 2013

    參與跨域劇場工作及設計作品:科技媒體無人劇場《罪惡之城》,松山文創園區,臺北,臺灣

  • 2013

    「林茲電子藝術節:分裂-台灣2.0」,林茲,奧地利

  • 2013

    「2013西岸建築與當代藝術雙年展」,西岸文化走廊,上海,中國

  • 2010

    參與跨域劇場工作及設計作品:科技媒體劇場《萬有引力的下午》,與王嘉明共同執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科中心,臺北,臺灣

  • 2009

    參與跨域劇場工作及設計作品:《黑鬚馬偕》,舞臺視覺設計,國家戲劇院,臺北,臺灣

  • 2008

    參與跨域劇場工作及設計作品:幾米繪本《向左走向右走》大型音樂劇,多媒體視覺統籌,臺北小巨蛋,臺北,臺灣

  • 2002

    「光州國際雙年展」,光州市立美術館,光州,韓國

  • 2000

    「臺北雙年展:無法無天」,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 1999

    「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昆士蘭美術館,昆士蘭,澳洲

  • 1999

    「亞洲藝術三年展」,福岡亞洲美術館,福岡,日本

  • 1998

    「臺北雙年展:欲望場域」,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 1997

    「移動中的城市」,維也納分離主義藝術中心,維也納,奧地利

  • 1997

    「約翰尼斯堡雙年展」,約翰尼斯堡,南非

  • 1997

    「威尼斯雙年展」,普里奇歐尼宮,威尼斯,義大利

  • 1995

    「光州國際雙年展」,光州市立美術館,光州,韓國

  • 1989

    「美國電影中心錄像展」,洛杉磯,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