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 Jau-Lan

郭昭蘭

策展人資料提供時間:2021-12-31

郭昭蘭,北藝大美術系碩士班藝術史與視覺文化組副教授,主要教授現代與當代藝術、藝術史學理論與策展實踐。她的博士論文主要研究美國評論如何透過詮釋羅森柏格(Robert Rauschenberg)與1960年代美國新達達藝術,建構其反現代主義版本的後現代藝術理論。郭昭蘭的翻譯著作有與劉文坤合譯的Boris Groys《藝術力》(藝術家出版社,2015)。

郭昭蘭近期研究興趣圍繞美術館中的操演轉向,以及展覽製作中跨歷史並置方式,如何作為藝術史編撰法的擴張場域。她與藝術家林明弘、安靜(Lee Ambrozy)合作策展《穿越人煙罕至的小徑》,嘗試以跨歷史並置方式,探索展覽製作作為藝術史學方法擴張場域的可能性。

關美館的策展《有譜》(2020)將跨際交流理性化、視覺化,並將「譜」重新調動時間與空間的潛能應用於包含區域藝術「生態─形式」的對象之中。《有譜》展覽運用一般策展人在執行策展時與藝術家的關係模式,將身為亞洲藝術院校聯盟(ALIA)會員的交互關係,開放成為協商過程。依循著策展所宣稱的「譜」的藍圖,使過程中的物質或非物質移動軌跡及其不確定性,都以編導的形式,轉換為製造世界的遊戲。

《複音馬賽克》(2006),與粘利文、吳燦政合作策展,探索聲音實踐進入視覺導向的美術館空間所引發的臨場性、表演性、轉譯、以及聲音物件的雕塑性。《未來的鄉愁》(2009),呈現機械美學在當代藝術中的時間隱喻、影像與記憶作用力。《離魂症》(2010)採樣錄像藝術在亞洲的實踐,嘗試書寫影像與身體的區域紀事。2011年在紐約執行的《台灣當代藝術(TCA Project)》,以操演性策展,探討區域與全球藝術生態─形式中的不對稱狀態。《憂鬱的進步》(2012)與鄭慧華合作策展台灣錄像雙年展,探索現代性發展歷程在世界不同地區所帶來的衝擊與問題。《健忘症與馬勒維奇的藥房》(2016)對公共典藏與藝術史、現代性,提出七組的提問;給尚未被典藏的事物,預備了一份備忘錄。《困難的風景:聲音製圖學》(2016)以「譜」為主軸,把聲音文化的圖像取徑,提議為建立未來地圖的另類方法。為春之基金會籌劃的《聲音想怎樣?》系列講座(2018),在過往由視覺藝術主導的創作生產脈絡中,探問被假設為遲到的聲音元素,如何在當代藝術的跨域思維中,以後進的姿態,同時推進兩造的問題意識。

  • 2021

    《穿越人煙罕至的小徑》,與林明弘、安靜(Lee Ambrozy)共同策展,北師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21

    《兩界:蔡佳葳個展》,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陸府植深館、臺中國家歌劇院陸府藝角,臺中,臺灣

  • 2020

    「移動策展:操演策展工作坊|台北雙年展2020 x 蘇黎世藝術大學」,共享校園計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20

    《有譜:從藝術作為方法到ALIA作為方法》,亞洲藝術院校聯盟,關渡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19

    《旋轉歷史編撰學的爆炸圖》,日動畫廊,臺北,臺灣

  • 2018

    《移動中的見證者、聆聽者與當事人》,北藝大藝科中心,臺北,臺灣

  • 2018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e Communication,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創國際藝術碩士學位學程,臺北,臺灣

  • 2018

    《聲音想怎樣?》系列講座策劃,春之文化基金會,北師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16 

    《健忘症與馬勒維奇的藥房》,策展,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16

     國藝會中韓策展交流計畫(第一階段執行)

  • 2016

    《困難的風景:聲音製圖學》,策展,香港藝術中心,香港,中國

  • 2015

    《居所與他方:影像測量計劃》區秀詒個展,策展,Lostgens藝術空間,吉隆坡,馬來西亞

  • 2015

    《前衛吃錯藥》楊嘉輝個展,耿畫廊,臺北,臺灣

  • 2015

    《居所與他方:影像測量計劃》區秀詒個展,牯嶺街小劇場,臺北,臺灣

  • 2014

    《裂隙 島嶼》,西班牙蘭薩羅特、葡萄牙馬德拉大學(2015/4/16)、厄瓜多基多當代藝術中心第三屆國際電影與地域研討會(2015/4/29)、TEA西班牙特內里費島藝術空間(2015/5/16)、西班牙大加那利島科技空間(2015/5/28)

  • 2012

    《憂鬱的進步》,與鄭慧華共同策展,鳳甲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12

    How Can I Tell You Who I Am?,阿朵拉卡爾沃畫廊(Galería Adora Calvo),薩爾曼嘉,西班牙

  • 2011

    《樂園:重建中》,ISCP(International Studio and Curatorial Program),紐約,美國

  • 2011

    《台灣當代藝術(TCA計畫)》,ISCP(International Studio and Curatorial Program),紐約,美國

  • 2010

    《離魂症:幻影神遊者》,策展,大未來耿畫廊,臺北,臺灣

  • 2009

    《未來的鄉愁》,策展,A-7958畫廊,臺中,臺灣

  • 2008

    《0與1的練習題:謝宿蓮觀念水墨個展》,策展,e-2000茶館,臺北,臺灣

  • 2008

    《非典:漂浮於典型之上》,策展,東吳大學游藝廣場,臺北,臺灣

  • 2006

    《CO6前衛文件展:複音馬賽克》,與粘利文、吳燦政合作策展,國立臺灣美術館D3展覽室,臺中,臺灣

  • 200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西洋美術史組博士

  • 2021/5

    〈活性與惰性的互換〉,台灣專題:The Gravity of Art amid the Pandemic,張君玫策劃,批判亞洲檔案,ATN

  • 2021/1

    〈攝影不是:彭瑞麟留給我們的習題〉,《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展覽目錄,頁156-163,林宏璋策展,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

  • 2021/1

    〈藝術史在全球當代藝術環境:路徑與挑戰〉,策展學,ISSUE 4:後國家主義時代的策展意識

  • 2019/10/14

    展覽專文〈未來就是現在:13個未來的寓/預言〉,《城市震盪》,「複式」,頁19-21,吳達坤策展,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臺北,臺灣

  • 2019

    〈酷兒化聲音──「聲音想怎樣?」論壇紀事〉,《藝術家》,530期,2019年7月,頁126-127

  • 2017

    〈影像的影像:高重黎以攝影作為支點的聖像破壞與希望工程〉,《攝影之聲》,Issue 22:高重黎專號,2017年11月,頁76-84

  • 2017

    〈關於檔案與視覺性的思考〉,「主體與檔案熱」,陳泰松策劃,Art &__,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2016 

    〈倒轉阿卡狄亞,丈量世界的尺度與方法〉,林明弘展覽畫冊《新樂園》,頁118-123,誠品畫廊

  • 2015

    〈大幻影:關於懸置的藝術處境,當代的寓言─評王俊傑的冷漠的賽拉薇〉,《若絲計畫:冷漠的賽拉薇》,王俊傑個展,畫冊,頁20-23,台北當代藝術館

  • 2015

    〈衝突之間的權力平衡與協商:「藝術力」的價值與問題意識〉,《藝術家》,476期,2015年1月,頁208-209

  • 2015

    〈在藝術之中操演藝術之力〉,《典藏.今藝術》,270期,2015年3月,頁90-91

  • 2015

    〈超越媒界景觀:監視、遠端感測與數位控制,從法洛奇談起〉,《藝外》,2015年2月,頁41-47

  • 2014

    〈空間在想像:世界如何被描繪〉,《藝術家》,464期,2014年1月,頁184-189

  • 2014

    〈海市蜃樓:關於未來的空間考古學〉,《三角誌》,30期,2014年2月,頁44-45

  • 2014

    〈橫越聲納與容積的隱秘之地〉,《識別系統─2014關渡雙年展》畫冊,頁15-17,關渡美術館

  • 2014

    〈聲音之中,策展之上:聲音藝術及其策展的坐標與方位〉,專題策劃,《典藏.今藝術》,264期,2014年9月,頁90-103

  • 2014

    〈看不見的身體,不安定的檔案:廢墟島上的形骸〉,《典藏.今藝術》,263期,2014年8月,頁84-85

  • 2013

    〈關於科學視覺圖像研究的田野報告之一〉,台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2013年10月

  • 2013

    〈記憶的尊嚴:人與物〉,《藝術收藏+設計》,75期,頁110

  • 2013

    〈「海市蜃樓」藝術行動:現代性幽靈的顯影〉,姚瑞中+LSD編《海市蜃樓III: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頁65-68,臺北:田園城市

  • 2013

    《高俊宏:廢墟中的說書人──廢墟影像晶體計畫》,《典藏.今藝術》,253期,2013年10月,頁120-121

  • 2013

    〈誰怕西方:生產線上〉,《典藏.今藝術》,2013年2月

  • 2013

    〈The Sound of Samson Young〉,Art Plus,2013年7月,頁44-47,香港

  • 2012

    〈關於現代性與進步意涵的再思考〉,郭昭蘭、鄭慧華,《藝術家》,451期,2012年12月,頁240-245

  • 2012

    〈對峙的身體──謝德慶〉,Art Plus,2012年4月,頁38-39

  • 2012

    〈形勢中的身體〉,《現代美術》,2012年4月,頁48-53

  • 2011

    〈重返渾沌之餌──評台北當代館reactive platform展〉,展覽畫冊,2011年12月,台北當代藝術館

  • 2011

    〈專訪香港聲音藝術家:楊嘉輝〉,台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2011年10月

  • 2011

    〈全面啟動之後〉,《追殺愛麗絲──最終的戰役》,楊茂林個展畫冊,耿畫廊,2011年9月,頁20-23

  • 2011

    〈肉身交托 無路可退──失聲祭44〉,《藝術家》,432期,2011年5月,頁284-286

  • 2011

    〈溫和而隱秘的對立:羅森柏格1950年代初期作品中的作者意識〉,《現代美術學報》,21期,2011年5月,頁9-46

  • 2009

    〈在後造神運動中重返樂園〉,《呂東興雕塑集I》,頁1-2,苗栗:金枝藝術

  • 2006

    〈科技藝術的探險家:羅柏特.羅森柏格〉,《現代美術學報》,12期,2006年11月,頁11-37

  • 2004

    〈解讀羅森柏格的繪畫〉,《現代美術學報》,4期,2004年5月,頁27-78

  • 2003

    〈以寫實之名 前瞻未來〉,《典藏.今藝術》,131期,2003年8月,頁134-137

  • 2003

    〈原始藝術前進當代美術館:魚目混珠?點石成金?或是國王的新衣──評涂維政「出世神韻──卜湳文明遺跡特展」〉,《破報》,復刊280號,2003年10月10日,第4版

  • 2002/2

    〈當代施洗約翰圖像的探索〉,《藝術家》,321期,2002年2月,頁482-487

  • 2002

    〈女性不主義〉,《典藏.今藝術》,112期,2002年1月,頁167-168

  • 2019/10/28

    《旋轉歷史編撰學的爆炸圖》獲得第18屆台新藝術獎提名

  • 2016 

    《健忘症與馬勒維奇的藥房》策展獲得第16屆台新藝術獎提名

  • 2011/4

    紐約ISCP策展人駐村計畫,文化部補助

公告
2024/4/19
配合辦公大樓年度機電保養,「補助成果檔案庫」自113年4月21日(日) 08:00至17:00暫時停止服務,待前述作業完成後,將立即重新開放使用,造成不便,尚祈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