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 Yao-Chun

楊堯珺

策展人資料提供時間:2021-12-31

目前為獨立策展人,主要研究領域為當代藝術思潮、視覺文化與批評、替代空間營運管理策略。碩士畢業後即參與多項國內重要的視覺藝術展覽計畫專案行政,如2004年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潮間帶藝術偵測站—2005年年度計畫、2008年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2010年高雄國際鋼雕藝術節等。

曾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擔任美術系兼任講師(2010-2019),在新浜碼頭藝術空間擔任藝術經理時(2011-2018)擅長以創新思維、整合資源,推動藝術空間營運規劃管理以及藝術教育推廣等業務,不斷嘗試以「跨域思維」,進行跨界合作與連結。此外,亦持續在組織內、外進行策展研究工作。2012年以「藝術家的安全區」(Safe Zone for Artists)獲得國藝會「策展人培力@鳳甲美術館」計畫獎助。2014年進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理論組博士班就讀,2018年於高雄市立美術館教育暨公共服務部任職,隔年擔任館長室主任。

爬梳這幾年的策展脈絡,從「輕薄桿No.2012」中聚焦觀察新一代藝術創作者面對形式媒材的狀態;隨後以「『模型-事件』移地計畫」探索「K’s Art 當代藝術空間」和「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兩個不同屬性的空間中,文化場域特質與展出作品間的關係;在「策展人培力@鳳甲美術館」計畫的「藝術家的安全區」(Safe Zone for Artists)則探討藝術作品在形式操作上如何予以社會現實可能的抵制與疏離。此後歷經藝術空間經理(高雄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及美術館館員(高美館)等職務,則對不同機構的「藝術性—公共性」實踐樣貌與文化想像進行多方的實踐與探討。

近年逐漸從較為古典的藝術命題以及對各類型藝術空間、機制的關注,轉向思考「關係藝術」(relational art)及「物導向本體論」(Object-oriented Ontology,OOO)在當代社會的機制和機制間、系統和系統間,創造新的關係形式與感知方式及其涉及的「未來性」命題。

  • 2014-202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博士班

  • 2008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藝術學碩士

  • 2010-

    獨立策展人

  • 2018/11-2020/12

    高雄市立美術館教育暨公共服務部,專員

  • 2011/11-2018/11

    新浜碼頭藝術空間,藝術經理

  • 2012

    〈藝術家的安全區〉,《國藝會策展人培力@鳳甲美術館專案》展覽電子專輯,臺北

  • 2012

    〈「模型-事件」移地計畫〉,《「模型-事件」移地計畫─K’s Art當代藝術空間 x SPP新浜碼頭藝術空間2012串聯展》策展專文,高雄

  • 2011

    〈新靈光的世界圖景──談2011黃文勇個展《被凝視的風景》〉,《國藝會藝評臺》,臺北

  • 2011

    〈「物─肖像」──去靈光的殘酷展示──談顧世勇個展〉

  • 2011

    楊堯珺、黃文勇,〈從台灣「文化」政策的語境脈絡:看台灣文化創意產業人才育成的窘境〉,《「旁觀、參與、介入美學:科技媒體與文創產業之互動」2011年第七屆國際視覺傳達設計學術研討會》,崑山科技大學創意媒體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所,臺南。楊堯珺為第一作者

  • 2010

    〈變異的間隙──談「三氧話鐵」的化學式〉,《2010高雄國際鋼雕藝術節專輯》,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高雄,頁68-70

  • 2009

    〈蘇星在──我「作」故我在〉,《白屋48小時藝術認證》撰文,高雄

  • 2008

    〈藝術作為改變的催化劑──關於「2008北迴歸線環境藝術行動──地景藝術論壇」〉,嘉義縣政季刊《最佳之邑──冬季號》,NO.23,嘉義縣政府文化局,嘉義

  • 2008

    〈「2008北迴歸線環境藝術行動」蚵貝地景藝術論壇〉,《嘉義縣北迴歸線環境藝術行動2008》,嘉義縣政府,嘉義,頁122-137

  • 2008

    〈藝術作為改變的催化劑〉,《嘉義縣北迴歸線環境藝術行動2008》,嘉義縣政府,嘉義,頁100-101

  • 2008

    《「將身體.物拋向各種存在的實驗──對謝德慶(performance 1978-2000)的探討」》,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高雄

  • 2008

    〈當蚵貝地景穿越北迴歸線〉,《Taiwan News財經文化周刊》,NO.356

  • 2005

    〈想要去旅行〉,《新思惟人文空間版畫策展專文》,新思惟人文空間,高雄

  • 2005

    〈科學與藝術的微環境:從「2005潮間帶藝術偵測站」談盧明德作品裡詩性的「烏托邦」〉,《藝術觀點》,NO.27,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頁58-61

  • 2004

    〈境外之境──海德格藝術哲學的澄明與粘稠〉,《豆皮丸》,NO.28,豆皮文藝咖啡館,高雄

  • 2003

    〈巡迴紀錄影像回顧展──勞工創作與工作環境變遷的關係〉,《手黑打狗.工業高雄》全省巡迴展專輯,高雄市政府勞工局,高雄,頁71-76

  • 2003

    〈勞工文化與白領文化有何不同〉,《手黑打狗.工業高雄》全省巡迴展專輯,高雄市政府勞工局,高雄,頁63-66

  • 2003

    〈畫畫就像吃飯,以藝術執著夢想〉,《手黑打狗.工業高雄》全省巡迴展專輯,高雄市政府勞工局,高雄,頁35-38

  • 2003

    〈在垃圾與佛法中萃練藝術的菁華──林正盛〉,《手黑打狗.工業高雄》全省巡迴展專輯,高雄市政府勞工局,高雄,頁23-26

  • 2003

    〈試試看──彈性、模糊、未明〉新浜碼頭座談報導,《藝術家》,NO.343,臺北,頁561

  • 2003

    〈從喧囂的衝撞到寂靜的身體──「金剛不壞──臺灣當代行為藝術錄像展」「惹火」豆皮〉,《藝術家》,NO.338,臺北,頁136-137

  • 2003

    〈負性?中介?顯影劑?──評廖冠祺「臉部鬆弛運動」〉,《藝術舌尖的失語症-臺灣當代藝術的胃痙攣現象》,誠品FOCUS藝廊,臺南

  • 2003

    〈一個永遠不在場的在場──評黃志偉 “In Situ”(在原位2)〉,《豆皮丸》,NO.23,豆皮文藝咖啡館,高雄

  • 2003

    〈柔性.佔據.上善若水──評陳淑燕(柔性占據),《豆皮丸》,NO.23,豆皮文藝咖啡館,高雄〉

  • 2003

    〈一個拆解的能量,一份自由與孤單的感覺──評郭家祈(A shoot)〉,《豆皮丸》,NO.22,豆皮文藝咖啡館,高雄

  • 2017

    國藝會2017-2期美術類展覽項目:《新浜貳拾x南方游擊》SPP二十週年特展,展場A:會客室;展場B:曬檔案

  • 2016

    高雄市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島嶼的風.自然呼吸──陳淑燕+杜瓦克.都耀創作展》

  • 2016

    國藝會2016-1期美術類展覽項目:《島嶼的風.自然呼吸──陳淑燕+杜瓦克.都耀創作展》

  • 2016

    高雄市文化局視覺藝術類105-2期:《島嶼的風.自然呼吸──陳淑燕+杜瓦克.都耀創作展》

  • 2016

    第十五屆台新藝術獎第二季提名:《鄉愁的濱線─蔡孟閶個展》

  • 2016

    國藝會2016-1期美術類展覽項目:《鄉愁的濱線─蔡孟閶個展》

  • 2016

    高雄市文化局視覺藝術類105-2期:《鄉愁的濱線─蔡孟閶個展》

  • 2013

    高雄市文化局視覺藝術類2013-1期:《Ambiguous Being 2013新浜碼頭移地計畫》

  • 2012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視覺藝術類101-2,《「模型-事件」移地計畫─K’s Art當代藝術空間 x SPP新浜碼頭藝術空間2012串聯展》

  • 2012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101-2期:《藝術家的安全區(Safe Zone for Artists)》

  • 2012

    策展人培力@鳳甲美術館專案,國藝會2011期:《藝術家的安全區(Safe Zone for Artists)》

  • 2012

    國藝會2012-1期美術類展覽項目:《「模型-事件」移地計畫─K’s Art當代藝術空間 x SPP新浜碼頭藝術空間2012串聯展》

  • 2011

    高雄市文化局視覺藝術類101-1期:《輕薄桿No.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