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SAI, Ming-Jiun
蔡明君
策展人資料提供時間:2021-12-31
關於策展人
蔡明君,1981年出生於臺灣高雄,家鄉在南投,現工作、居住於臺中。喜歡山與海,但也對於人類社會中的許多現象感到好奇。現為東海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於2019年至今擔任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當代藝術關鍵字─建置暨研究計畫」主持人,持續進行當代策展的實踐與研究。
策展自述
蔡明君從國中就讀美術班至今都在藝術領域中,引發她長年對於藝術和大眾與社會之間關係的探索。她長年來對於環境、自然與生態有著深刻的關心,也對於臺灣政治與社會發展有諸多關懷,近年的研究、合作與實踐逐漸走向視覺藝術之外的領域。她的計畫多為場域或脈絡限定,與合作對象透過分享、討論、甚至挑戰的方式,以委託製作為方法與態度進行策展實踐。近幾年與生態地景文化環境相關的策展計畫包括「由林成森」、「2019麻豆糖業大地藝術祭」、「綠洲」、「負育群帶聚落─文化部空總文化實驗室實驗建築計畫」及「後植民計畫─社區生根創作」,以及兩個長期計畫「前人種樹─藝術減碳串連」、「在我們的末日來臨前,明天見個面吧!」。
策展經歷
-
2023
總策展人,「2023綠島人權藝術季-傾聽裂隙的迴聲」,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臺灣臺東
-
2022
策展人,「那些年我們的藝術養成」,TKG+ Project,臺灣臺北
-
2021
共同策展人,「由林成森」,嘉義市立美術館,臺灣嘉義
-
2021
策劃團隊,「不見面的時候,我們做了什麼」,窯座,臺灣臺中
-
2021-
計畫主持人,「前人種樹─藝術減碳串連」,臺灣
-
2021
策劃團隊,「在我們的末日來臨前,明天見個面吧!」,東海大學藝術中心,臺灣臺中
-
2020
共同策劃,「儲回大地的藝術」於「2020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臺北市立美術館,臺灣臺北
-
2020
共同策展人,「不適者生存?」,臺南市美術館,臺灣臺南
-
2019
策展人,「心靈的歸宿─李足新個展」,毓繡美術館,臺灣南投
-
2019
企劃顧問與工作坊策劃,「再現.抵抗.瓦解─一次重訪台灣同志汙名史的邀請」,沃時文化,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臺灣臺北
-
2019
共同策展人,「2019麻豆糖業大地藝術祭」,麻豆區,臺灣臺南
-
2018
策展人,「綠洲」,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植深館,臺灣臺中
-
2018
共同策展人,「負育群帶聚落─文化部空總文化實驗室實驗建築計畫」,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臺灣臺北
-
2017
策展人,「推拿─侯俊明《身體圖》訪談計畫」,東海大學藝術中心,臺灣臺中
-
2016
協同策展人,「後植民計畫:社區生根展」,嘉義縣鄉村永續發展協會、甲仙愛鄉協會/好好,臺灣嘉義東石、高雄甲仙
-
2016
創意總監,I Land – a collaborative performance,亞洲文化協會,美國紐約
-
2016
策展人,「存在的情境—東亞當代寫實藝術展」,毓繡美術館:開館首展,臺灣南投
-
2015
共同策展人,「2015數位動畫展─有影切片」於「台北數位藝術節」,松山文創園區,臺灣臺北
-
2014
策展人,「畫譜:悍圖社聯展」,駁二藝術特區P3倉庫,臺灣高雄
-
2014
策展人,「書圖:悍圖社聯展」,福利社,臺灣臺北
-
2013
策展人,「待續」於「斜面連結─典藏展實驗計畫」,臺北市立美術館,臺灣臺北
-
2013
策展人,「院|Yard」於「第十一屆臺新藝術獎入圍特展」,台北當代藝術館,臺灣臺北
-
2012
策展人,「群聚 A Gathering」於「視覺藝術聯盟2012藝術家博覽會」,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臺灣臺中
-
2012
策展人,「院|Yard」,東海大學藝術中心,臺灣臺中
-
2011
策展人,「翻轉吧!倉庫|In/side/out」,20號倉庫,臺灣臺中
-
2011
策展人,「伯沁曾在這裡」,C.A.M. Gallery,土耳其伊斯坦堡
-
2011
策展人,「伯沁曾在那裡」,永春堂美術館,臺灣臺中
-
2010
策展人,「魔鏡啊魔鏡」,TAMTAM 8(現tamtamART),德國柏林
-
2010
共同策展人,「蒐集想法的字典」,Q Art Space,英國倫敦
-
2010
策展人,「西遊記─朱駿騰個展」,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英國倫敦
-
2010
參展藝術家提名策展團隊,「攝影50」於「2010倫敦藝術博覽會」,英國倫敦
-
2009
策展人,「地圖之外」,英國倫敦
-
2009
共同策展人,「攝影50─任何與真實情境或角色相似之處皆純屬巧合」於「2009倫敦藝術博覽會」,英國倫敦
-
2007
策展人,「現在,她在台中。哪裡是你的家?如果你問,『台北』她會這麼說。─久野志乃個展」,20號倉庫,臺灣臺中
學歷
-
2008-2010
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美術系策展學研究所,碩士,英國倫敦
-
2004-2006
東海大學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美術學系研究所碩士,臺灣臺中
-
1999-2003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現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臺灣新竹
專業經歷
-
2022-
東海大學美術系所,專任助理教授,臺灣臺中
-
2021-2022
東海大學美術系所,兼任助理教授,臺灣臺中
-
2021-2023
湄公河文化中心,區域代表,臺灣
-
2019-2021
東海大學美術系所,短期專任助理教授,臺灣臺中
-
2015-2019
東海大學美術系所,短期專任講師,臺灣臺中
-
2013-2014
弔詭畫廊,展覽執行,臺灣高雄
-
2012-2013
Derive Art + Café Amarcord 衍空間,空間創辦人(展覽策劃、行政統籌),臺灣臺中
-
2011-2012
20號倉庫─鐵道藝術網絡臺中站「有寬藝術策展團隊.微型創意推展計畫」,展覽策劃與國際連絡人,臺灣臺中
-
2009
第七屆 British Art Show,展覽研究團隊成員,英國倫敦
-
2009-2010
2010年台北雙年展策展人林宏璋個人研究助理,臺灣臺北
-
2009
山本現代畫廊,專任助理,Zoo Art Fair 2009,英國倫敦
-
2008
有寬藝術經紀有限公司,展覽經理,臺灣臺中
-
2006-2007
20號倉庫─鐵道藝術網絡臺中站「橘園國際藝術策展」,行政展覽執行專員,臺灣臺中
著作
-
2020
作者,〈不是仙女不日常〉,《聯合文學》,431期,頁94
-
2019
主編,《城市震盪》,臺北: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
2019
作者,〈樂觀的必要─走出藝術探訪社區、政治、文化、歷史與土地的路徑〉,《2019麻豆糖業大地藝術祭》,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頁228-237
-
2018
主編、作者,《讓我們在負空間裡生活於「負育群帶聚落─一場始於臺北盆地中央的實驗建築探索》,新北市:文化部
-
2018
作者,《推拿─侯俊明《身體圖》訪談計畫:一個策展實踐的回顧》,臺北:沃時文化有限公司
-
2017
執行編輯、作者,〈用身體說一個故事─《推拿》與侯俊明〈身體圖〉訪談創作〉,《推拿─侯俊明《身體圖》訪談計畫》,臺中:東海大學藝術中心,頁82
-
2017
作者,〈創作與愛的微光──2017寶藏巖光節〉,《藝術家》,504期
-
2017
作者,〈創造不斷變動的世界負於肩上─從「記憶-圖輯」思考悍圖社的展覽〉,《硬蕊/悍圖》,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頁50
-
2016
作者,〈美術系的藝術家夢與藝術行政〉於「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典藏.今藝術》專題,《典藏.今藝術》,286期,頁96-99
-
2016
作者,〈存在的情境:東亞當代寫實藝術展策展理念〉,《存在的情境:東亞當代寫實藝術展》,南投:財團法人毓繡文化基金會,頁10-15
-
2016
作者,〈ART & Curators:之「(不)獨立策展人」(上)〉、〈ART & Curators:之「(不)獨立策展人」(下)〉,ARTalks: ART & _____,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2016-
專欄作者(走一條曲徑_蔡明君),藝術書寫工廠,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
2015
作者,〈藝術家〉,《雙城記:浮城過影─陸先銘個展》,臺北:臺北市文化基金會,頁20
-
2014
作者,〈如果不是因為愛─「藝術家的養成之道」讓我記起的事〉,《藝術家的養成之道:來自高雄、年輕藝術家的技術》,高雄:蔡佩桂,頁14-15
-
2014
作者,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藝術書寫工廠」線上刊物
-
2014
編輯、作者,「院|Yard」展覽畫冊,臺灣:個人出版
-
2014
作者,〈如果有所謂成功的失敗〉,《art plus》,28期,頁38-39
-
2014
作者,〈待續之後的故事〉,《非常評論》(Very View),14期,臺北:非常廟藝文空間,頁1
-
2013
作者,〈待續〉,《NOT TODAY》1/6創刊號,臺灣:Waterfall
-
2012
作者,〈在這個院裡〉,《非常評論》(Very View),2期,臺北:非常廟藝文空間,頁4
-
2012
執行編輯、作者,《駐,在:20號倉庫微型創意計畫》,臺中: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
2011
編輯、作者,《Mirror, mirror on the wall》展覽畫冊與論文集結,臺中:個人出版
獲獎/其他
-
2021
「由林成森」,第20屆台新藝術獎提名,臺灣
-
2021
「不適者生存」,第20屆台新藝術獎提名,臺灣
-
2019
「麻豆糖業大地藝術祭」,第18屆台新藝術獎提名,臺灣
-
2018
「負育群帶聚落─文化部空總文化實驗室實驗建築計畫」,第17屆台新藝術獎提名,臺灣
-
2017
「推拿─侯俊明《身體圖》訪談計畫」,第16屆台新藝術獎提名,臺灣
-
2017
「後植民計畫:社區生根展」,第16屆台新藝術獎提名,臺灣
-
2016
「存在的情境—東亞當代寫實藝術展」,第15屆台新藝術獎提名,臺灣
-
2015
亞洲文化協會獎助計畫
-
2013
「院|Yard」,第11屆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類入圍,臺灣
-
2012
「院|Yard」,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美術類展覽計畫補助,臺灣
-
2007
國立臺灣美術館96年度「藝之森─九九峰藝術生態園區」人才培育計畫,臺灣
-
2006
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榮譽會員,臺灣
-
2003
李澤藩教授美勞教育獎學金,臺灣
-
駐村/研究
-
2021
專題資料庫研究計畫─視覺藝術策展專題:研究觀察專文,國家文化藝術金會,臺灣
-
2018
關渡美術館邀請,韓國光州美術館策展人駐村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