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 Hung-Yi

陳泓易

策展人資料提供時間:2022-12-12

研究領域:文化研究、影像美學、當代藝術理論、法國文化史、藝術社會學。

  • 2020-

    台17線計畫(文化部補助,科技部計畫研究補助),臺灣

  • 2017

    後植民計畫》社區展,高雄甲仙社區,臺灣

  • 2017

    後植民計畫》社區展,嘉義東石社區,臺灣

  • 2016

    後植民計畫》特展,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臺北,臺灣

  • 2016

    交錯的凝視:台灣的風景》,共同策展人,夏穆克花園(Shamrock)、穆提耶花園(Bois des Moutiers),諾曼第瓦洪杰維勒,法國

  • 2016-2017

    漁光島計畫,臺南,臺灣

  • 2015

    《熾燃本心──天目的世界與世界的天目》,國際天目邀請展,策展人,嘉義市立博物館,嘉義,臺灣

  • 2012

    「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策展人,高雄,臺灣

  • 2009

    「台灣文學作家葉石濤公共藝術設置計畫」,高雄市立圖書館(中山公園圖書館暨文學館),高雄,臺灣

  • 2009

    《十二星座》,侯俊明、陳義郎、張立曄、侯玉書四人展,嘉義(2009)、高雄(2011),臺灣

  • 2008

    東石漁人碼頭裝置藝術展,嘉義,臺灣

  • 2007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策展人,高雄,臺灣

  • 2006-2007

    《嘉義縣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協同策展人,嘉義,臺灣

  • 2005

    《嘉義生猛藝術家聯展》(侯俊明、張立曄、陳義郎、黃蘭雅、黃進河、黃文淵),策展人,梅嶺美術館,嘉義,臺灣

  • 1992-1998

    巴黎第五大學,社會學博士,法國

  • 1997-1998

    里昂第二大學,文化管理碩士,法國

  • 1993-1994

    巴黎第五大學,文化傳播學士及碩士,法國

  • 1983-1987

    中國文化大學法文系,學士,臺灣

  • 2021-

    臺灣藝術與文化社會學學會,監事,臺灣

  • 2020

    陳啟川先生文教基金會「啟川獎」,評審委員,臺灣

  • 2019-

    中華民國藝評人協會/國際藝評人協會臺灣分會(AICA Taiwan),理事,臺灣

  • 2019

    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臺灣

  • 2018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類補助審議委員,臺灣

  • 2018

    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獎」,評審,臺灣

  • 2018

    文化部公共藝術獎,年度決審評審委員,臺灣

  • 2013

    屏東縣公共藝術審議委員,臺灣

  • 2012

    臺南市立美術館籌備委員會,典藏組委員,臺灣

  • 2011

    台新藝術獎,評審(視覺藝術類),臺灣

  • 2011

    台新藝術獎,觀察委員,臺灣

  • 2010-2021

    臺灣藝術與文化社會學學會,理事,臺灣

  • 2009-2010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藝文環境與發展類補助審議委員,臺灣

  • 2009

    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會員

  • 2007-2009

    嘉義縣公共藝術審議委員,臺灣

  • 2001

    「歐洲社會理論:現代與後現代圓桌討論會」,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臺灣

  • 1999

    文建會委託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研究並整理各國之文化政策

  • 1999-2003

    文化大學法文系專任助理教授,臺灣

  • 1999

    國立政治大學碩士以上人員企管班,臺灣

  • 1998

    至亞維儂戲劇節(Festival d’Avignon)擔任參與藝術節的臺灣劇場之全程接待暨翻譯,法國

  • 1998

    庇里牛斯山民俗藝術節擔任小西園掌中戲團之接待暨翻譯,法國

  • 1997

    參與Puy-en-Velay之銅管音樂節規劃作業,法國

  • 1997

    參與阿爾卑斯山巴洛克音樂節之全程規劃與執行

  • 專書
  • 2012

    《公共領域與藝術行動》,臺北:唐山

  • 2003

    《後學新論:後現代/後結構/後殖民》,合著,臺北縣:左岸文化

  • 2000

    《Formes archétypales du nomadisme postmoderne: Le cas Baudelaire et le road movie (de Ulysse à Blade Runner)》,Villeneuve d’Ascq: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u Septentrion

  • 論文
  • 2015

    〈從現代主義到當代文本中的前衛運動轉折──從柯比意到庫哈斯的前衛藝術介入〉,《藝術研究期刊》11期

  • 2015

    〈Un cabaret nomade〉,《Les cahiers européens de l’imaginaire》7期(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

  • 2015

    〈原創,自主性,與否定性的迷思──前衛藝術運動中的幾個主軸概念及其轉化〉,《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9卷2期

  • 2014

    〈藝術行動的去脈絡化與再脈絡化探討〉,《南藝學報》9期

  • 2013

    《2000年以來台灣藝術行動主義初探》,「影像、偶然、非秩序:重探台灣藝術的當代性」,「藝術觀點ACT」暨「當代跨域學術論壇」學術研討會,臺南藝術大學

  • 2013

    〈實像與心理空間的迴想〉,《護理雜誌》60卷4期

  • 2012

    〈藝術精神性的語言學異化〉,《視覺藝術論壇》7期

  • 2011

    〈“風土”──公路電影與旅遊文學中的幾條產業道路〉,「文學.電影.地景」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央大學視覺文化研究中心

  • 2011

    〈台灣公共空間的美學與拓樸〉,《藝術觀點ACT》45期

  • 2006

    〈波特萊爾與馬內──藝術之自主性與波特萊爾的現代性之論述差異〉,「藝術社會學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 2005

    〈傅柯的「何謂啟蒙」與波特萊爾的「可逆性辯證」〉,收入《再見傅柯──傅柯晚期思想新論》,黃瑞祺編(臺北,松慧文化)

  • 2003

    〈由傅柯的「何謂啟蒙」談波特萊爾之「可逆性辯證」〉,「傅柯思想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 2003

    〈用德勒茲重新閱讀波特萊爾〉,收入《後學新論:後現代/後結構/後殖民》,黃瑞祺編(臺北縣:左岸文化)

  • 2002

    〈從Communication到communion〉,「鹿港龍山寺災後修復國際研討會」,鹿港勞工學苑

  • 2002

    〈從歐斯曼到科比意──談巴黎的現代化改建工程〉,《現代美術》104期

  • 2002

    〈新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高雄市立美術館

  • 2002

    〈文化差異與文化品味認知差異在法語教學中的幾個問題〉,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

  • 2021/8-2023/8

    專題研究計畫「公共領域詮釋的藝術性轉向」,科技部,計畫編號:MOST 110-2410-H-369-001-MY2,臺北,臺灣

  • 2014-2017

    視覺藝術策展專案:國際駐地研究與展覽交流計畫「後植民計畫」,研究主持人暨策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臺北,臺灣

  • 2006/8-2007/7

    專題研究計畫「現代性的原型與邏輯︰波特萊爾(Baudelaire)『現代生活的畫家』與馬內(Manet)作品的呼應與辯證」,國科會,計畫編號:NSC 95-2412-H343-004,臺北,臺灣

  • 2006-2007

    《嘉義縣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協同策展人,文建會評比全國第一,第5屆台新藝術獎決審入圍,臺北,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