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摘要
日本大正五年(1916),以動作遲緩聞名的大巴六九部落少年麻袜日,在經過半年多的努力之後,終於在某日清晨破曉時分,領先八個一起入伍的同儕,搶到代表機警、敏捷、可依賴的「刀留」(註:卑南族筒型的傳令揹鈴),如願的在傍晚的時間,擔任部落外圍區域的巡察。正當他即將完成巡邏任務,志得意滿的跑回部落時,無意間撞見一個女人上吊自殺的現場,因而受到前所未有的驚嚇,卻意外的觸動部落緊急防衛機制,迫使部落不預期的進入一個緊急戰備狀態。
當部落男人進入武裝狀態,進入「巴拉冠」(註:男人集會所),準備接受任務派遣時,女巫頭子蘇奈已經依照傳統,召集部落女巫連結啟動「巫術的閘口」,將部落緊密的籠罩在七個站、十五個女巫所施展的巫術法力所建構的防護罩,防止因為自殺事件打破各路神祇保護力量,所產生的失衡現象,誘發部落外的邪靈進入危害族人。
而部落的領導群,著眼於未來因應部落戰爭所需,於是決議順勢將自殺事件擴大,動員部落所有人執行戰備訓練,編組五路的淨山隊實施準軍事行動的放風淨山。當遠程淨山隊進入大巴六九山區,積極研究如何應付內本路布農族時,卻意外埋下日後竊槍糾紛與繳槍的危機。
在找尋槍枝的過程中,引發了魯凱族大南社與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之間的不愉快,最後雖然在傳奇女巫笛鸛詭祕的高超巫術下,偷槍賊被迫送回失槍,卻也因此結下樑子。為了報復,半年後的某天,偷槍賊主動成為日本人的眼線,在三井少佐長期監控大巴六九部落情報的建議下,台東廳由警務課齊藤透藉口部落有私槍交易,嚴厲清繳、解除大巴六九部落的武裝。
這個結果,讓部落領袖阿亞萬處心積慮儲備部落武裝力量,準備應付部落戰爭的計畫遭到打擊,連帶影響大巴六九部落男人的情緒與鬥志。
幸好,部落領導群中的金機山、伍觀兵長老,早就掌握這個發展情勢,讓部落乘勢轉入一個發展的契機......。
全篇故事分成上、下兩部,背景是根據文獻「卑南族誌」及「理蕃誌稿」所記載,日據時代大正四年到八年之間(1915-1919)的史料,加上部落耆宿所能記憶與口述的,以及流傳在部落女巫之間的,發生在台東縣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的幾個事件作基礎的小說創作。文章以大巴六九部落為主軸,從卑南族、布農族、日本軍警不同的三條縱線交錯發展,企圖呈現在那個時代,台東平原西邊山區勢力的消長,與移居東台灣的漢人早期移民,卑微又韌性的生存圖像。而日據時代的部落生活風情,當然也是貫穿整個故事不可少的異文化體驗,本計畫所完成的「上部」,總共兩章十八節,近十六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