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光的起點
鄧慧恩
2018
INK印刻文學
9789863872689
獲補助計畫作品簡介 / 創作心得

本歷史小說《亮光的起點》的寫作題材,聚焦於日治時期人物王雨卿(1907-1938)的生平事蹟。王雨卿出生於台南關帝港街(今神農街),他六歲被王家收為養子,公學校畢業後因為家貧無法繼續升學,遂至台南師範學校擔任工友,因為聰慧好學,被同校教員牧茂市郎(1886-1959)看重,讓他擔任博物室管理員,他靠著自修學習,陸續通過台灣公學校乙種本科正教員資格考試、日本文部省中等教員生理衛生科、動物科檢定考試。此項考試非常困難,日治時期台籍人士只有兩人通過考試,其一即為王雨卿。

王雨卿參加台南文人黃欣(1885-1947)號召成立的台南共勵會,參與文士劇的演出,也在共勵義塾教導失學的孩子。因為戲劇演出,王雨卿向明治公學校的教員佐伯操學扇子舞,兩人因此相識、相戀。

佐伯操的父親佐伯留雄是台南麻豆街的議員,家世良好,因此他們兩人的戀情倍受阻礙。佐伯操因為家中的傭人梅子的關係,認識了柳得裕──從一介傳統家宅彩繪師,努力學習西洋畫而三次入選台展的畫家。她以惜才的心情買下了柳得裕的油彩畫,成為柳得裕前往中國遊歷的盤纏,改變了柳得裕的後半生。

王雨卿後來熱衷於世界語(Esperanto)的學習,成立「啟南綠友會」在台南推行世界語,並發行世界語刊物La Verda Insulo(綠之島)。他曾北上訪問由日籍人士組成的世界語會,感受到日人只求推廣世界語,但不願意承認世界語已與社會主義、無產階級結合的世界趨勢。此趟北上,他同時拜訪成立愛愛寮來照顧乞丐的施乾,以及成立「人類之家」,被稱為怪傑的稻垣藤兵衛,對底層民眾的生活有更多體悟。

王雨卿自學取得教師資格後,於台南師範學校擔任博物科教師,閒暇時間,多前往山林採集多種生物加以硏究,並撰寫論文發表,發表有關蝶類、蝦子、蝙蝠等類的論文於《臺灣博物學會會報》、《科學の臺灣》等期刊,也曾為文說明如何以魚類的頭骨製作鳥類的模型。王雨卿與佐伯操相戀八年,最後才克服國籍、家人阻礙的困難,於1936年結婚。然而,妻子因為「內台共婚」得罪校方,被調職前往偏僻的安平教書,王雨卿也被迫從台南師範學校辭職,轉而前往長老教會中學、女學校任教。

王雨卿曾陪同國分直一訪問首位留學日本的盲生郭主恩,他們藉由這樣的訪談,重新審視台南西拉雅族文化,以及盲人教育的意義。

王雨卿夫妻的結合雖然受到壓迫,但他們仍沉浸於新婚的美好,此時,王雨卿卻得知自己得了肺病。1937年7月,中日爆發盧溝橋事變,宣告戰事到來,台南地區卻發生台南運河的河水於夜間發光的奇事,引發居民恐慌,王雨卿以科學觀點認為不可能毫無根據出現發光的狀況,決心解開謎團,硏究發現原來是夜光蟲引起的。因為操勞過度,王雨卿隔年死於喉結核,得年三十二歲,與妻子僅相守兩年時光。

戰後,佐伯操帶著養子回到日本重新展開生活,幾次受到台灣學生邀請來台灣訪問,每次到來,面對的是學生、摯友離世的消息,她意識到時代的流轉和無奈。在即將出發到台灣的前一晚,她叫來兒子,準備告訴他,自己的記憶已經漸漸崩壞,她要兒子替她記住,所有的故事......

入圍 / 獲獎紀錄
2016
獲獎
第六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創作獎.歷史小說類參獎
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會
相關評論
《印刻文學生活誌》
第176期
2018年4月
〈永遠成做臺灣人珍貴的記持:讀鄧慧恩《亮光的起點》〉
呂興昌
《印刻文學生活誌》
第176期
2018年4月
〈亮光的所在,是不是夢的盡頭?〉
陳萬益
《印刻文學生活誌》
第176期
2018年4月
〈真實與想像的美好連結〉
莊芳華
《印刻文學生活誌》
第176期
2018年4月
〈記憶傳承者與時代新女性:佐伯操〉
李淑君
《印刻文學生活誌》
第176期
2018年4月
〈帶著光輝的生命標本〉
杜虹
《印刻文學生活誌》
第176期
2018年4月
〈殖民地的希望與黯淡〉
陳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