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劇場孵育計畫-芳苑灘地的呼吸與脈動

  • 生態劇場孵育計畫-芳苑灘地的呼吸與脈動|人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生態劇場孵育計畫-芳苑灘地的呼吸與脈動|人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生態劇場孵育計畫-芳苑灘地的呼吸與脈動|人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生態劇場孵育計畫-芳苑灘地的呼吸與脈動|人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生態劇場孵育計畫-芳苑灘地的呼吸與脈動|人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生態劇場孵育計畫-芳苑灘地的呼吸與脈動|人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生態劇場孵育計畫-芳苑灘地的呼吸與脈動|人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生態劇場孵育計畫-芳苑灘地的呼吸與脈動|人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生態劇場孵育計畫-芳苑灘地的呼吸與脈動|人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生態劇場孵育計畫-芳苑灘地的呼吸與脈動|人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生態劇場孵育計畫-芳苑灘地的呼吸與脈動|人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生態劇場孵育計畫-芳苑灘地的呼吸與脈動|人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生態劇場孵育計畫-芳苑灘地的呼吸與脈動|人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當生態工程應用於表演藝術,一場關於土地、生命與劇場的深度對話在「芳苑潮間帶」悄然展開。

人劇團踏上臺灣最大,堪稱世界級濕地的「芳苑潮間帶」;寬達六公里的泥灘濕地,不僅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更蘊藏著無數未被訴說的在地故事與身體記憶。此次計畫拜訪生態學者,邀集在地民眾與劇場創作者,展開一場橫跨自然生態與人文的田野踏查,試圖探索「芳苑潮間帶」的劇場性、身體性、故事性,讓潮水與勞動成為一場表演的節奏與身體語言。並探討「如何將生態體驗與生態劇場融合」,為未來完整的演出計畫做充足的先導準備。

透過與仁愛社區發展協會「社區劇場」合作,劇團於當地開設戲劇工作坊,邀請居民一同參與集體即興創作,並深入蚵農與漁民的日常,在勞動中捕捉生命與灘地間的細膩對話。過程中也藉由文物詮釋說故事,挖掘如「破豆/剝花生/分享」等日常中被遺忘的在地知識,並經由「破豆藝術祭 in 芳苑」逐步形塑出屬於芳苑在地藝術祭的可能性。

這場在泥灘地舉行的階段性成果發表,不僅是創作的實踐,更是一場「人與環境關係」的深刻凝視。我們嘗試讓觀眾走進漁民賴以生存的潮間帶,傾聽芳苑人的歷史與生命經驗,再回望潮間帶那片記憶的場域,一同洞悉生態劇場的真正意涵;不只是環境的再現,而是情感、勞動與土地的重構與再生。

作為一場跨領域藝術行動,不僅是一項劇場實驗,更是一種對「如何將生態體驗與生態劇場融合」的深刻回應。藝術,在此成為一種參與的方式、一股轉化的力量、一個行動的契機。透過這樣的藝術實踐,我們得以重新思考創作的可能——如何突破既有框架、激發創新,並作為反思與實踐「何謂多元藝術」的起點,開啟通往更廣闊創作想像的旅程。

顯示完整資訊
演出照片
活動紀錄
文宣品
新聞稿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人劇團

立案日期

2020/06/08

負責人

蔡旻霓

團體簡介

劇團簡介:

永續﹒對話﹒社會參與,我們的DNA

跨域﹒共創﹒藝術實踐﹒我們的創新進路

人劇團由劇場導演蔡旻霓於2020年成立,在20多年的劇場經驗基礎下,邀集一群對藝術、生命、教育充滿熱誠的藝術工作者,建立起一個跨領域共同創作、發聲的平臺。透過跨域合作與實驗創作,探究相關社會議題解決的創新進路,為世代教育、社會與文化發展帶來更多元的想像與創新。

形式上,人劇團以情感引導理性思維,透過五感體驗的設計,讓參與者由被動轉為主動的行為,一起面對大家共同所處的世界,建立起一種強烈的覺知和相互關連的過程,並創造從身體感官到覺察、覺醒到自我覺知的深入體驗歷程,進而達到藝術實踐的教育意涵。

實務上,人劇團已走入學校與社區,分別啟動教育永續與生態永續專案。《與高中生有約》教育性藝術計畫,長期與校園合作,展開與當代青少年的深度對話;《看見灘地》孵育計畫,則深入彰化芳苑社區,與當地居民、孩童一起共創,為環境與自然生態保護及提升人文價值耕耘。

人劇團的發展,不只致力於藝術創作、文化傳承,更積極投入永續發展、社會關懷等議題,以及推廣具有公共性、教育性活動,一起為自己、為他人、為環境、為世代找到幸福的力量。

關於劇團重要創作發表:

2022年與環境紀錄片導演柯金源,最新力作《海之岸》紀錄片,此作品是以跨領域、共創的方式,與人劇團表演藝術工作者,一起探索臺灣海岸的各種意象,詮釋目前的環境議題。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