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鄉我們的家創作系列鹿港八景

凡響管絃樂團暨青少年管絃樂團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家鄉」,往往代表一個地域或一個民族的文化聚集中心,這生活重心裡面有著市井小民各種愛恨情愁與喜怒哀樂的故事,也往往是創作取材的重要靈感來源。返國之後,由於師長與同儕不斷地鼓勵與鞭策下,作曲家李和莆本身近年來無論是在室內樂或管絃樂等各種作品,皆以「台灣系列」為寫作主軸與方向。鹿港,曾是台灣中部門戶,也是全台僅次於台灣府的第二大古城。俗諺云:「一府、二鹿、三艋舺」,鹿港昔日的繁榮可想而知。鹿港也曾經商業繁榮富商雲集,是台灣開發的見證,但百餘年前的風光,現只剩下遺蹟可以憑悼如今;雖然失去當年顯赫的地位,但仍保留著豐富的歷史資產與遺風,是一個值得深度旅遊的小鎮。這種時空的趣味,值得我們深深地品嚐。作曲家小時候常隨外祖母與母親回去鹿港探親,家鄉的民俗風情人情俗事,這些過去的記憶與景象便深烙印象之中。尤其近年隨著外祖母的過世與母親年紀漸大,常在閒話家常之際,母親不時談及鹿港的種種,因此引發作曲家著手「鹿港八景」的寫作動機。

樂曲解說

本計畫委託李和莆創作《我們的鄉 我的家-鹿港八景》,創作手法主要以揉合中西音樂創作技巧為主軸,在素材上應用本土傳統相關旋律素材為輔,內容涵蓋地方民歌、廟會戲曲與傳統歌謠等等,以靜態與動態的景點融入點線面方式描寫「鹿港八景」,將鹿港的人情風俗,以真實觀察所得或想像的面向,創出作屬於作曲家的音樂,以及屬於這塊土地的真正民族藝術文化內涵。

因此作曲家李和莆大約以一年多的研究與創作時間,落實深入鹿港的研究,蒐集當地風情與文化,切實將「鹿港八景」的歷史背景,透過管絃樂的寫作,以各種管絃樂團的編制組合,深刻表達出傳統與現代的「鹿港八景」風貌。目標不僅是要描述鹿港這塊土地精緻與古老的文人雅士之氣質,更希望刻畫市井小民在此歷史城鎮所展現的種種,並進而表達出作曲家對這塊土地的情懐。而整個寫作的鹿港系列中涵蓋八個主要景色,標題與內容共分十段:

一丶開景序曲 龍山曉鐘 蕩

二、鹿港一景 大和厝 榮 (綺想曲-為小提琴獨奏與管絃樂團的小協奏曲)

三丶迎神頭陣-車鼓陣

四丶鹿港二景 天后宮 祭

五、鹿港三景 九曲巷 迴(為絃樂四重奏與室內管絃樂團)

六、鹿港四景 石敢當 威(為音樂會管樂團)

七、鹿港五景 半邊井 憶(題獻給法國印象派大師德布西)

八、鹿港六景 十宜樓 吟

九、鹿港七景 鹿仔港 繁

十、鹿港八景 終曲 景

本委託創作計畫在實施效益上,主要是透過這十首管絃樂的寫作,不僅讓聽眾更加了解鹿港當地文化的各種面向,作曲家也計畫將這十首樂曲帶到台北國家音樂廳以外的地方演出,得以進一步落實推廣本土的音樂創作的市場,讓在台灣的每一個角落能夠聽到屬於我們自己的在地人的聲音,讓創作在實施的成效上更具創意文化行銷產值。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李和蒲《我們的鄉 我的家-鹿港八景》精選片段
創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