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琵琶雅集音樂會

琵琶雅集

  • 《弄》琵琶雅集音樂會|琵琶雅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弄》琵琶雅集音樂會|琵琶雅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弄》琵琶雅集音樂會|琵琶雅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弄》琵琶雅集音樂會|琵琶雅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弄》琵琶雅集音樂會|琵琶雅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弄》琵琶雅集音樂會以重奏及獨奏來劃分音樂風格。在重奏部分,皆為臺灣首演之作品。作品除了展現高超的技巧外,亦以如《狂草意》對人生哲理的體悟、《芬芳》描繪生命誕生的瞬息、《秋歸》有感於宇宙萬物的輪迴,以及《長桌宴》對日常瑣事之刻畫等理念來創作,因此所呈現出的音樂,淺層來說,以動聽的旋律讓觀眾印象深刻;更深層的是,勾起觀眾對音樂更廣闊的想像及更深刻的迴響。

獨奏部分,則以臺灣琵琶作品為主軸。以已故琵琶演奏家王正平、已故音樂教育家許常惠,以及旅法青年作曲家邱浩源之作品,來回顧臺灣琵琶創作曲之發展及特色;並且委託臺灣師範大學教授錢善華及本團團員謝宜芯,藉由原住民古謠和臺灣唸歌之元素,來創作具有濃厚臺灣風格的作品,亦藉此方式推廣臺灣音樂作品。

兩首委託創作的新作品,也將列為琵琶雅集保留曲目,在未來定期展演、分享會,及個人音樂會等,將持續安排演出。除了現場演出外,亦將每場之影音上傳到網路平台,藉由推播分享,傳閱給眾多愛樂者,以及對演出曲目持有興趣,卻無法親臨音樂會欣賞者,以達到推廣新作品的宣傳效果。

此場音樂會為琵琶雅集第四場專場音樂會,以臺灣琵琶獨奏作品,及意象理念重奏作品的安排為特色。而透過本團團員的個人風格詮釋,不僅呈現了琵琶傳統韻味特色,亦推廣及促進臺灣音樂作品之發展,以及展現琵琶演奏藝術的無限可能性。

委託創作簡介

錢善華《原》為琵琶獨奏

以古老的原住民起源與發展傳說為藍本:自古老的游牧狩獵時期開始,後來族人發現了一塊新的可開發之地,慢慢定居下來,逐漸從事農耕開墾,建立新的永久部落,並在此繼續傳承原部落文化。此曲便是以此起源傳說為基礎,運用傳統古謠及新創這兩個截然不同風味的旋律為動機,創作一首描述原民部落起源及發展的琵琶獨奏曲。

謝宜芯《隨想曲》琵琶獨奏

臺灣唸歌是由臺灣民間歌謠為基礎,用不同的曲調自彈自唱,時說時唱的方式來表演。唸歌題材廣泛,主要是說唱各種歷史、民間故事或社會新聞,其次是勸人向善、孝順父母等勸世內容,也有著知識性或趣味性的題材。

如唸歌有時用同一曲調,搭配不同文本來表現,這首《隨想曲》是曲調,也是故事。以演奏進行說唱,用旋律的起伏變化呈現精彩情節,而講述的內容,則是留給眾人想像的空間。

全曲可分為引子、慢板、行板、快板、慢板、尾聲六個部分。此曲選用了《江湖調》和《台南哭》為元素,作為動機和主題發展。曲中將樂句拆解、重新組合,並加入升降來改變曲調原型,模糊調性來增加樂曲神秘感。在主題呈現後,以拍號、調性、速度的改變,將旋律不斷作新的變化與開展,最後再次回到主題,呼應開頭後進入尾聲結束全曲。

演出曲目

朱琳《芬芳》
王雲飛《狂草意》
孫晶《秋歸》
王正平《水調歌頭》《天問》
許常惠《錦瑟》
邱浩源《幽人夜來去》
錢善華 《原》
謝宜芯 《隨想曲》
謝文彬 《長桌宴》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曲譜首頁
文宣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