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Boyd與臺灣管樂團
臺灣管樂團
「康第德踏著亞美尼亞舞曲去捕風—John Boyd與臺灣管樂團」音樂會,邀請到國際級指揮大師約翰.柏依德(John Boyd)與臺灣管樂團合作演出,演出曲目如伯恩斯坦《康第德序曲》或是呂德《亞美尼亞舞曲》等,皆為國內管樂團常演出之經典曲目,對觀眾來說是耳熟能詳的旋律,不少觀眾抱持著聽「示範版」的心情來看演出,對於樂團團員的壓力亦較平常大。指揮迥異於他人的特殊詮釋,更是讓團員於練習和演出時精神加倍專注,全團之音準及音色皆大幅提升。
演出曲目
- 蕭士塔高維契《慶典》序曲
- 巴哈《G大調幻想曲》
- 胡薩《鮮明色彩》
- 伯恩斯坦《康第德》序曲
- 江佳穎《捕風》(世界首演)
- 呂德《亞美尼亞舞曲》全四樂章
本作品由國藝會贊助。《捕風》的題材是取自聖經舊約中的「傳道書」,近三千年前一位以色列的王——所羅門寫著:「我傳道者在耶路撒冷作過以色列的王。我專心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乃知神叫世人所經練的是極重的勞苦。我見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傳道書1:12-14)」這樣看似消極的人生觀不只是發自以色列一位最富有並位高權重的王,似乎也是歷代以來許多世人的心聲。
這首曲子中有二個音樂素材用來描述人生無止盡的勞苦,第一個是由二度及三度音程所組成連續不斷的重複樂句,代表「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傳道書1:9)」第二個素材是由木管演奏的大跳音型所組成的短樂句,這個素材間接偶然的出現在重複樂句進行之間,表達人在日復一日勞苦的生活中想尋求超越的渴望。樂曲一開始的三聲管鐘,代表自然及永恆的定律,這鐘響也陸續出現在樂曲中段以及樂曲終了的部份,每次出現都是三聲,藉以呈現這個定律的永恆性。樂曲首段由豎笛奏出由重複音型編織的樂句,漸漸的在這之上有第二個素材大跳音程的短樂句加入,就在這些重複運用的音型及素材成為固定音響後,英國管奏出象徵個人內心思索的獨奏樂段,這個獨奏樂段也帶入了以銅管為主的下一樂段。
以銅管為主的慢速樂段,以由淺至深,由薄而厚一層層的和聲,試圖轉化運用第一素材以堆砌出不同層次的聲響,藉由傳達在重複的生活表面下所蘊含被遺忘的意義。之後再次出現木管的重複音型以及大跳音程的追求動機,加上先前使用的銅管和聲,三個素材一起持續的發展,表達欲在現實勞碌生活與人生意義中尋求平衡的歷程;當這三個素材綜合發展,將樂曲推至速度及強度的高峰後,逐漸的散落瓦解,僅存原先重複素材的稀落片段。在暫時的平靜中,後台的小號奏出《He Leadeth Me》,作為對這一切追求所提供的回應。這首古老詩歌的介入,帶出原來素材的轉化,並與單純的詩歌旋律逐漸融合,在樂曲終了時達到平靜,藉以詮釋所羅門王在寫下「一切都是虛空,都是捕風」之後所提供的答案:「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並且人人吃喝,在它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神的恩賜。我知道神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神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傳道書3:9-14)」
作曲家/江佳穎
目前於印地安納大學音樂院修習作曲博士、美國耶魯大學音樂院長笛演奏碩士、紐約曼哈頓音樂院長笛演奏學士。
作曲師承Claude Baker、Donald Freund、Ezra Laderman、Evan Ziporyn、金希文教授。2009年獲教育部留學獎學金,2009年獲Areon室內樂作曲比賽首獎,2001年及2005年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全年音樂創作計劃,2004年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並演出雙長笛作品《誰在敲門》及管絃樂作品《甦醒》。2002年以作品《給三支長笛的四首小品》獲兩廳院「啟動台灣的聲音」室內樂創作甄選。長笛演奏師承Ransom Wilson、Linda Chesis、劉慧謹教授。曾獲選國家音樂廳樂壇新秀、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樂壇新秀、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協奏曲比賽優勝。曾獲選進入亞洲青年交響樂團、紐約青年交響樂團;返國後參與之音樂演奏活動包括音契合唱管絃樂團、台北愛樂管絃樂團、台北青管、天使之翼管樂團及Agape Winds等。曾任教於真理大學音樂系、關渡基督書院、台北市立中正高中音樂班、光仁中小學音樂班。
指揮/約翰.柏依德(John Boyd)
約翰.柏依德(John Boyd)教授堪稱美國境內最活躍的管樂指揮之一。曾多次客席指揮美國著名管樂團如美國陸軍樂隊(The U.S. Army Band)、美國陸軍野戰軍樂隊(United States Army Field Band),並受邀至英國皇家北方音樂學院(RoyalNorthern College of Music, Manchester, UK)擔任指揮,同時開設講座。亦於第九、十、十三屆世界管樂年會(World Association for Symphonic Bands and Ensembles,WASBE)、美國管樂團指導者協會(College Band Directors National Association,CBDNA)、美國音樂教育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usic Education, MENC)和加州佛勒斯諾市大學管樂音樂節(the Western Collegiate Wind Festival, Fresno,CA)等國際性大型管樂集會中指揮演出。
柏依德近年積極接觸亞洲管樂樂壇,不僅受邀前往日本歧阜縣多治見市擔任評審與指揮,亦曾指揮台灣幼獅管樂團及新加坡愛樂管樂團(Philharmonic Windsof Singapore)演出。2006年受邀擔任新加坡國立大學音樂院(Yong Siwe TohConservator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客席教授,並為音樂院管樂團首席指揮。2007年前往中國廣州音樂院擔任管樂團客席指導。2008年,柏依德受邀指揮中國中央音樂院管樂團,並轉往廣州擔任中國小號協會評審。2009年指揮中國解放軍軍樂隊,後轉往新加坡,指揮新加坡交響樂團管樂聲部成員演出管樂室內樂音樂會。
演出之餘,柏依德也積極灌錄管樂音樂唱片。與肯特州立大學(Kent StateUniversity)管樂團灌錄、發行的《John Boyd Conducts American柏依德指揮美國作曲家作品》雙CD,獲得極高推崇。指揮印第安納州立大學(Indiana State University)師生聯合管樂團灌錄的唱片《Capriccio》,1995年一問世即獲熱烈好評。其他與印第安納州立大學教師管樂團灌錄、發行的唱片有《Tapestries》、《風之歌》、《Symphonies and Such》、《College》等;與愛樂管樂團(Philharmonia à Vent)一起發行的有《Russian Rhapsodies》、《Basically British》、《Masterworks for Wind Band》管樂經典曲輯、《Fantastic Dances》、《Ghosts》、《Laude霍華韓森作品輯》、《Reflections》等唱片。American Record Guide及著名古典音樂評論雜誌Fanfare Magazine評論柏依德教授指揮演出為「清晰有力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樂句處理」、「對於合奏有敏銳的體認,旋律處理纖細優美;音色豐富乾淨,銅管特別使人著迷」、「其權威有力的指揮,讓演出更為活潑,情緒轉變豐富」。柏依德同時也積極改編、譜寫各種管樂音樂,其作品由諸多著名出版社如C. Allen,華納兄弟(Warner Brothers)等出版上市。
柏依德擁有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音樂碩士及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城分校(University of Missouri-Kansas City)音樂藝術博士。指揮師承佩恩特(John Paynter)、盧本斯坦(Bernard Ruberstein)以及蓋茨(Crawford Gates)。曾任教於北伊利諾大學(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威其塔州立大學(WichitaState University)、肯特州立大學以及亞歷桑納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現為美國印地安納州立大學音樂系教授及大學管樂團總監,職業之愛樂管樂團指揮。
樂團/臺灣管樂團
創立於2004年2月,由前「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附設管樂團」之部分團員及國內管樂之青年好手組成,以「臺灣之聲、展翅國際」為主軸,推廣精緻管樂藝術,將具有臺灣本土特色的音樂帶入國際舞台。2009及2011年獲選為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分級獎助計畫(扶植團隊)一員,並為2010年台北市傑出演藝團隊。其傑出表現備受肯定,更受邀於2011年在嘉義市舉辦之世界管樂協會(World Association of Symphonic Bands and Ensembles, WASBE)第十五屆年會中演出,為地主國代表團隊之一。
「創團音樂會」於2004年5月在臺北新舞臺及桃園舉行,由享譽國際的名指揮家陳澄雄先生率團演出,並與名小號家葉樹涵及單簧管博士何康國合作協奏曲。後陸續與國內外諸多名家合作演出,包括法蘭梭瓦‧貝琉(F. Bailleul法國軍事音樂院總監)、川本統脩(T. Kawamoto日本新力管樂團指揮)、卡內特‧阿克托夫(K.Akhmetov哈薩克國家管樂團音樂總監)、小長谷宗一(S. Konagaya日本管樂學術會樂團指揮)、艾倫‧克雷平(A. Crepin 比利時)、多彌尼克.蓋勃勒(D. Gable
法國禁衛軍管樂團指揮)、蓋瑞‧格林(G. Green美國邁阿密大學管樂團指揮)、吉.圖宏(G. Touvron法國小號名家)、秋山紀夫(T. Akiyama日本吹奏樂指導者協會名譽會長)、許瀞心、何忠謀、張己任、鍾耀光、葉樹涵、林欣潔、郭聯昌、諸大明、蔡世豪、許雙亮、陳俞州、連亦先、林在第一任音樂總監何康國博士帶領下,樂團積極尋求於國際樂壇演出機會,曾赴香港演藝學院演奏廳訪問演出,並受邀至澳門參加「2006亞太管樂節」作示範演出,深獲好評。同時定期委託國人作曲家創作全新管樂曲目,陸續邀請作曲家趙菁文、李子聲、鍾耀光、陳俞州、許雙亮、陳樹熙等人為樂團譜曲。
2008年9月起,邀請國際知名管樂大師,素有「台灣管樂之父」之稱的秋山紀夫老師擔任音樂總監,藉由秋山老師深厚的管樂素養及人脈,將臺灣管樂團帶至更高的藝術境界,並帶領樂團踏上日本舞台,於2010年4月受邀前往東京衛星都市日本埼玉縣埼玉市大宮市民會館演出。臺灣管樂團除了演奏管樂經典名曲外,亦嘗試製作跨界以及親子演出。曾成功的將管樂與佛朗明哥舞以及國際標準舞融合,吸引原本不常聽音樂會的群眾。除此之外,每年與劇團合作的親子音樂會更是一票難求。冀望以更容易親近的表演方式,讓越來越多人親近管樂藝術。
樂團出版品包括江文也「臺灣舞曲」管樂版、趙菁文「迴盪‧原型‧繁舞」以及戴逸青「天涯懷客」進行曲等樂譜,以及有聲資料「臺灣管樂團創團音樂會」、「無絃歌」,與由鍾耀光親自指揮、錄音之「節慶─鍾耀光的管樂世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