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音樂新作】委託創作計畫
菁英藝術家
台灣四大住民族群中的原住民是富有音樂生活的族群,在原住民的歌謠中有些動聽的曲調是代表台灣的音樂瑰寶。為尋求台灣音樂的新方向,以爭取世界音樂的舞台與地位,找出作曲的新方向,菁英藝術家期望試圖以台灣原住民傳統音樂曲調為創作題材,委託作曲家創作原住民音樂,巡迴演出。本次計劃,菁英藝術家邀請兩位台灣新銳作曲家—朱怡潔、陳以德等全新創作與改編、配器成鋼琴三重奏版本,引領樂界推廣及提倡台灣文化原音。
1. 朱怡潔《六首原住民組曲》(給鋼琴三重奏)
I. Tima
II. 向山舉目
III. 鬼湖之戀
IV. 賞月舞
V. 讚美歌唱
VI. 思念
樂曲解說
原住民音樂,可謂台灣最珍貴的文化瑰寶。
開始接觸原民音樂,是1996年參加合唱團,演唱了一系列改編自原民歌謠的作品,那不僅是知識上的啟蒙,更奠定了我對原民音樂的熱愛。
年少時的記憶,歷久彌新。一晃廿年過去,承蒙菁英藝術家三重奏陳玲玉老師不棄,委託朱怡潔編寫六首鋼琴、大提琴和小提琴合奏的原民歌謠,對非音樂科班出身的朱怡潔來說,不啻為一項大挑戰。她嘗試從歌詞的原意出發,套用不同風格,並甚至融合其他風格、內涵相對應的歌曲,娓娓道出一個個故事。
第一曲《向山舉目》此曲以排灣族「歡樂歌」為序奏,將原本輕快的旋律改成莊嚴的和聲,表達對神靈的虔誠仰望;後半段「向山舉目」再轉為歡樂的節奏,歌頌造天地的神。
第二曲《Tima》一首悠揚流暢的排灣族民歌,沒有複雜的編曲,以較現代的soft pop手法來呈現,簡潔的鋼琴開場,弦樂陸瀆加入。間奏和尾奏以提琴代替敲擊樂器,營造輕盈而清脆的民族風聲響。
第三曲《鬼湖之戀》是魯凱族膾炙人口的傳說,描寫鬼湖蛇神愛上了部落酋長的女兒巴冷公主,巴冷明知嫁與蛇神將沉入湖底,依舊無怨無悔。遵循原曲詞意,A段大提琴象徵巴冷的母親在女兒遠嫁前的叮嚀, B段以小提琴悠唱巴冷的回應,C段是熱鬧的婚禮,D段訴出族人對巴冷的思念,E段為巴冷隨夫婿兒女回部落探望父母族人,最後飄然遠去,自此杳無聲息。
第四曲《賞月舞》本曲結合了眾多元素,以耳熟能詳的貝多芬「月光」奏鳴曲作為伴奏基底,營造朦朧的月夜之美,再依序疊上三首來自不同部落的賞月舞旋律,描摹出月光下翩然起舞的意境。
第五曲《讚美歌唱》一直想將原民歌謠加上拉丁爵士節奏。這首「讚美歌唱」的音形,恰與源自葡萄牙的Bossa Nova經典代表作Manhä de Carnaval(中譯:嘉年華的早晨)有幾分神似;原詞歌詠所愛的甜美涵義,亦與「讚美歌唱」相得益彰,因此將兩曲融合,為原民音樂注入異國風情。
第六曲《思念》阿美族「思念」原在描寫妹妹對遠方哥哥的思念,恰巧綏遠民謠「虹彩妺妹」則是表達哥哥想念妺妺的心情。兩首歌的旋律先後響起,猶如分散兩地的哥哥與妹妹隔空對唱,也順勢為原民曲調增添幾分新疆音樂風。
2. 陳以徳《六首原住民組曲》(給鋼琴三重奏)
I. 織布歌
II. 我們都是一家人
III. 都不回頭看我
IV. 歡樂歌
V. 馬蘭姑娘
VI. 歡迎歌
樂曲解說
2015年時,由陳玲玉教授委託,以六首原住民的歌謠為基礎進行改編,由「菁英藝術家三重奏」三位演奏家演出。希望透過不同的樂曲風格,讓臺灣的歌謠旋律以不同的風貌呈現。
第一曲《織布歌》由位於高音域的和絃出發,曲後緩緩落下接續給位於低音域的弦樂。大提琴和小提琴先後以渾厚的音色奏出歌謠旋律,帶有細緻而內斂的情感。隨後,歌謠旋律逐漸變化,反覆和節奏音形,帶來豐富而活潑的律動。
第二曲《我們都是一家人》是一節奏較快旳歌謠,有編曲上採用鮮明的節奏型態作為伴奏。到了音樂的後段,則以漸快的方式凝聚歡喜熱鬧的氛圍。
第三曲《都不回頭看我》旋律含有濃密的思念之清,從旋律中更可聽出歌曲中所具有之豐富情感。因此,在此曲調的編曲上,透過和弦的濃淡與疏密變化加以刻劃。
第四曲《歡樂歌》採用爵士去風進行改編,讓曲調具有另類的歡樂氣氛。交錯的節奏、低音線條與多變的和絃色彩,是本曲的主要特徵。
第五曲《玉蘭姑娘》透過溫馨的和聲色彩與富有情感的旋律,揣摩這段歌謠旋律所要訴說的心情。
第六首《歡樂歌》使用相當輕薄的織體,意在營造寧靜氣氛,相信聆聽者在安靜的時刻,聆聽較為細微的聲響,會有另一種風味。
- 菁英藝術家委託創作:朱怡潔《六首原住民組曲》,首演於菁英藝術家三重奏「2018製樂小集」,〈向山舉目〉曲譜首頁(PDF)
- 菁英藝術家委託創作:朱怡潔《六首原住民組曲》,首演於菁英藝術家三重奏「2018製樂小集」,〈思念〉曲譜首頁(PDF)
- 菁英藝術家委託創作:朱怡潔《六首原住民組曲》,首演於菁英藝術家三重奏「2018製樂小集」,〈Tima〉曲譜首頁(PDF)
- 菁英藝術家委託創作:朱怡潔《六首原住民組曲》,首演於菁英藝術家三重奏「2018製樂小集」,〈賞月舞〉曲譜首頁(PDF)
- 菁英藝術家委託創作:朱怡潔《六首原住民組曲》,首演於菁英藝術家三重奏「2018製樂小集」,〈鬼湖之戀〉曲譜首頁(PDF)
- 菁英藝術家委託創作:朱怡潔《六首原住民組曲》,首演於菁英藝術家三重奏「2018製樂小集」,〈讚美歌唱〉曲譜首頁(PDF)
- 菁英藝術家委託創作:陳以德《六首原住民組曲》,首演於菁英藝術家三重奏「2018製樂小集」,〈織布歌〉曲譜首頁(PDF)
- 菁英藝術家委託創作:陳以德《六首原住民組曲》,首演於菁英藝術家三重奏「2018製樂小集」,〈我們都是一家人〉曲譜首頁(PDF)
- 菁英藝術家委託創作:陳以德《六首原住民組曲》,首演於菁英藝術家三重奏「2018製樂小集」,〈都不回頭看我〉曲譜首頁(PDF)
- 菁英藝術家委託創作:陳以德《六首原住民組曲》,首演於菁英藝術家三重奏「2018製樂小集」,〈歡樂歌〉曲譜首頁(PDF)
- 菁英藝術家委託創作:陳以德《六首原住民組曲》,首演於菁英藝術家三重奏「2018製樂小集」,〈馬蘭姑娘〉曲譜首頁(PDF)
- 菁英藝術家委託創作:陳以德《六首原住民組曲》,首演於菁英藝術家三重奏「2018製樂小集」,〈歡迎歌〉曲譜首頁(PDF)
1. 朱怡潔 作曲家
生於彰化、長於台北,分別於國立台灣大學Global MBA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育碩士及電影、社會學雙學士。
自幼參與教會音樂敬拜。十七歲開始嘗試作曲,多次於競賽中獲獎。1994年獲北一女中藝術歌曲比賽最佳伴奏。1995年獲好消息電台全國福音詩歌創作大賽亞軍,為該賽事最年輕得獎者。2006年獲紅豆音樂網全球華人福音詩歌創作大賽亞軍。2013年出版療癒系心靈創作詩歌專輯〈櫻花飛舞的祝福〉。
曾出版《鋼琴動畫館》 、《交響情人夢》、《iTouch流行鋼琴雜誌》等多本樂譜及個人創作專輯《櫻花飛舞的祝福》 。現從事唱片製作、作曲、作詞及編曲。為「拾穗藝術」負責人、菁英藝術家駐團作曲家及台北愛樂特約作曲家,從事詞曲創作、編曲、藝文活動統籌等工作,並致力於華文音樂劇製作及推廣。
2. 陳以德 作曲家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作曲碩士,現為「亞洲作曲家聯盟」(Asian Composers League)及「美國作曲家論壇」(American Composers Forum)會員。
音樂創作風格多元,具有獨特的聲響色彩、流動性與心靈情感,作品類型包括管絃樂、室內樂與獨奏等。作品曾演出於「春秋樂集─SQ+春季─音樂會」(2015)、「文化部─藝術新秀創作發表音樂會」、「亞洲作曲家聯盟─第32屆大會暨音樂節」(2014)、「臺中現代樂集─我要去很遠的地方,暫時不會回來─作品發表音樂會」(2014)及「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鼓勵創作獲選作品音樂會」(2011)等。
由於對其他領域的藝術深感興趣,積極參與各項跨領域合作,多次擔任舞台劇、電影和動畫作品的配樂創作人,有時也以「即興演奏」的方式為特定作品即席配樂。曾為文化部臺北藝穗節「九片表演班」舞台劇《九時片刻》、公共電視學生劇展《孝悌兒童》及銘傳大學多媒體系動畫作品《Baby Balloon》等作品編寫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