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琵琶雅集音樂會

琵琶雅集

  • 《風》琵琶雅集音樂會|琵琶雅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風》琵琶雅集音樂會|琵琶雅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風》琵琶雅集音樂會|琵琶雅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風》琵琶雅集音樂會|琵琶雅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琵琶雅集「《風》琵琶雅集音樂會」委託作曲家作品成果如下:

1.張譽馨《夏花》為琵琶重奏

《夏花》的意象包含眾多可能性:夏天的花、夏夜璀璨的煙花,任何繁盛而轉瞬即逝的美好人、事、物,皆為夏花。

「花」是日本傳統文化的核心意象,和歌、俳句多見於詠花的風雅篇章,釋阿彌在《風姿花傳》中敘述能劇演員應力求表現內心綻放的花,美國社會學家潘乃德(Ruth Benedict)以「菊花」與「刀」的意象論述日本文化耽美與剛烈兼具的雙重性。耽美與剛烈,恰似作者聆聽琵琶音樂所得到美感啟發,故藉由「花」的隱喻、日本傳統音樂的結構(序、破、急)、沖繩音樂的音階,寫作《夏花》一曲,欲鋪陳幽微而爆裂的聲響之美,如同夏花瞬間綻放與凋零的姿態:聲音與花的開展、終結,都在呼吸的起落之間,或有期盼、追尋、喜悅、掙扎、終至死滅。

2.黃璿蓉《從斯堪地那維亞吹來的吼風》為琵琶獨奏

《從斯堪地那維亞吹來的吼風》一曲取材自北歐民謠《Yggdrasill》,其字源來自北歐古老的古諾斯語(Old Norse),亦稱為古斯堪地那維亞語,字意為「世界之樹」或是「宇宙樹」,在北歐神話中,這個巨木的枝幹構成了整個世界,而此樹的樹種是白蠟樹(Fraxinus),高達天際,因此在傳說中,在樹上有九個王國。民謠旋律本身旋律優美且富有北歐音樂的個性,作曲家利用琵琶不同的音色重新演繹如歌的旋律。為了營造出北歐民族另一面較為剛烈和剽悍的個性,在快版的部分,利用變奏的手法,並運用不規則形節奏型態,重新再現主旋律。

該樂曲並無加入太多右手特別的演奏技巧,但在左手部分,有較多大跳或是和絃按壓的變換,增加演奏上的難度。

3.林煒傑《吟》為琵琶重奏

本曲在琵琶定弦上做了許多改變:琵琶第一聲部及第二聲部的內兩弦,調成只有微分音的差別,形成 A C# C# A 與GDDG的定弦;第四聲部和第五聲部,則使用了三條第四弦,每弦的差異也只有微分音,形成了AAAA與GGGG特殊定弦。整體的聲響效果,因定弦而呈現了以自然泛音為主的豐富和聲,並利用這些微分音的差別,來揭示與突出聲音中微妙的振動與波動。

曲中的核心靈感,來自布農族的祈禱小米豐收歌,又稱八部合音,引用了儀式性的模式,讓不同聲部漸漸往上升,並在這無限的重疊循環中,試圖找出和諧的和聲與聲響。

顯示完整資訊
曲譜首頁
創作者簡介

林煒傑

1982年出生於台灣台中市,曾師事Milton Babbitt等教授。數作品於國內外多處發表演出,曾受委託創作或演出團體包括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台北愛樂管絃樂團、福爾摩沙弦樂四重奏、法國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法國廣播愛樂團等。

作品曾獲荷蘭Gaudeamus Muziek 音樂節作曲佳作獎、台灣「兩廳院樂典—國人音樂創作甄選」室內樂及器樂獨奏獎、國立台灣交響樂團「鼓勵創作委託」和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期間參與多項現代音樂活動,如法國Academie musicale de Villecroze、台灣亞太音樂節、法國Manifeste@Ircam、法國Voix Nouvelles Royaumont、美國Mizzou International Festival、西班牙Sonutopias Campusculturae Festival、德國Darmstadt Summer Course、義大利Composit Festival、奧地利Klangspuren Schwaz、德國Matrix15、西班牙Mixtur、俄羅斯Composers Academy in Tchaikovsky、奧地利Impuls Festival、韓國Tongyeong Festival及法國International Forum for Young Composers等。

林煒傑於茱麗亞音樂院獲獎學金完成碩士及博士。

顯示完整資訊

張譽馨

美國戴維斯加州大學音樂哲學博士(2018)、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碩士(2014)、 藝術學學士(2010),主修作曲與音樂理論,師事 Prof. Pablo Ortiz, Prof. Sam Nichols, Prof.
Kurt Rohde 與林進祐教授等人。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兩廳院《樂典》國人音樂創作優選、采風國際絲竹樂作曲比賽佳作、教育部公費留學考試、以及行天宮資賦優異學生長期培育獎學金。

作品曾獲選於MISE-EN
Festival, Etchings Festival, Cortona Sessions, 上海音樂院當代音樂週等音樂節演出。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樂社副社長兼譜務、吹管組指導老師。作品展現多重藝術風格 的影響,包括臺灣傳統樂器的音色與樂曲特性、新表現主義(Neo Expressionism)藝術戲劇性的姿態、日本俳句的空間感與能劇的氛圍等等,意圖以聲響構築這些藝術傳遞出的象徵符碼,內化整合成自我創作中獨特的敘事方式。

顯示完整資訊

黃璿蓉

高雄人。畢業於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理論作曲組,師事嚴福榮。大學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七年一貫制,主修琵琶,師事湯良興,副修作曲,師事李沛憶。大學期間參與多場演出,並隨臺南藝術大學民族管絃樂團出訪大陸多所藝術學院進行交流,也曾受邀參與無極樂團並於香港葵青劇院演出,除積極參與演出之外,作曲方面曾向隋利軍教授修習作曲法。2014 年曾參與由中央音樂學院舉辦的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向陳曉勇、Julio Estrada 等教授請益。就讀研究所期間也多次代表學校與他校進行作品交流。

顯示完整資訊
文宣品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琵琶雅集

立案日期

2015/09/07

負責人

賴秀綢

團體簡介

琵琶雅集簡介 「天外曲,月邊音。 為君轉軸擬秋砧。 又成雅集相依坐, 清致高標記竹林。」 雅集原係舊時文人雅士的聚會,會中相互吟詠詩文,彼此切搓。近來藝文聚會也多借雅集之名,做為同行或跨界交流、觀摩、學習的場域。琵琶雅集成立於 2015 年 9 月,由臺灣專業青年琵琶演奏家所組成,意在共創一琵琶音樂藝術演奏的平臺,同時,提供琵琶專業演奏者亦或業餘愛好者交流的空間,兼容琵琶音樂藝術各式情事,盼以不同角度,挹注琵琶音樂藝術的發展。

琵琶雅集2016~2018年活動簡介:

  • 2016 年 1 月在國家演奏廳舉行創團首演《灩》,匯聚五位琵琶青年演奏家,展現同聲同氣兼具琵琶技與藝之美;
  • 2017年1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行《引》演出,共呈琵琶傳統與當代之獨奏、重奏作品,深化琵琶音樂藝術作品的表現力;同年 7 月於竹塹國樂節與弦. 肆樂團,以國內新興樂團之姿共同演出《花漾》;10 月份受湯良興教授之邀,前往上海大學於馬林生老師紀念音樂會暨研討會上演出,頗受好評。
  • 2018 年 3 月 於國家演奏廳舉行《弄》演出。

推薦、入圍與獲獎:

  • 《灩》2016年 4 月獲選誠品推薦節目,於台北松菸誠品表演廳演出
  • 《無界》2017年5月獲選入臺北市傳統藝術季,於臺北市中山堂光復廳演出
  • 《六度.繁花》2018年11月黃暐貿琵琶獨奏會獲得台新藝術獎提名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