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玩-纖維白

鄧文貞

  • 食玩-纖維白|鄧文貞|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食玩-纖維白|鄧文貞|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食玩-纖維白|鄧文貞|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食玩-纖維白|鄧文貞|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食物,是筆者十年來研究的題材,以「宴饗」為主題創作,取食物原有的形與色來暗喻、抒發內心最深刻的五官感知:「我想要賦予畫面視線的錯覺,挑起動感音韻的夢幻,帶來神妙氣味的幻覺,激發記憶味覺的想像,喚醒慾望壓抑的觸覺。」筆者以油畫與纖維藝術為表現媒材,親手製作每個配件,女紅融入浮雕繡、貼布繡、穿珠繡…等。

最近五年開始創作《宴饗文化》三部曲系列,分別是《宴饗文化I》水彩作品;《宴饗文化II》─《飲食‧意象‧文化》(Nourriture‧Image‧Culture) 文字出版品(2008 四月);《宴饗文化III》,是以台灣普羅大眾的飲食生活為主:賽神豬、菜市場、夜市…等,本研究的繪畫創作也正是從生食、熟食到探討飲食文化,進而想要表現當下所處社會文化的縮影。延伸飲食男女的寓意,技法上直接選用台灣花布並在上面打底,融合拼貼、縫繡與油畫,加強真假虛實的視覺效果。最近嚐試軟雕塑中加入LED燈,呈現光與影的變化,今年開始學習原住民梭織藝術和植物染技藝之後,陸續結合在作品呈現,凸顯纖維藝術的質感與複合媒材的趣味。

法國作家家莒哈絲(Duras),作品在內容或形式上都不斷的衝擊、挑戰、跨越一切的界線,她的創作是游走於界線之間的慾望書寫。而筆者藉由繪畫挑戰這個不明確的灰色地帶,畫面上無論是「圖像與語言」、「象徵與隱喻」、「聯想與典故」都帶有東西方文化的雜交、表現媒材的複合性、多重透視法的堆疊、鮮豔色彩的張力、粗糙細膩質感交融,突顯欲蓋彌彰的曖昧情調,蘊含引人遐想的開放空間…。筆者用畫筆說故事,讓看畫成為另一種閱讀的方式。

「食玩-纖維白」系列

由日本流傳到台灣的食玩,有做的很像食物的玩具、食品玩具,簡稱食玩,是扭蛋或盒裝零食附的小玩具,在這些小玩具中不乏土產、便當......等食物主題。因為個人以食物為研究的主題,從食物的造型顏色、語言聯想到常民文化中的菜市場與夜市,在台灣小吃食玩系列忠,進一步探討食與色的問題:「如果食物去掉顏色,在視覺上究竟會失去張力亦或增添想像力?」在平面與立體之間、留白與色彩、味覺與嗅覺之間,挑戰觀者的視覺感官,並且嘗試在軟雕塑中加入LED燈,呈現光與影的變化。

2014開始學習原住民梭織藝術和天然染色技藝,台灣是個染材物種豐富的寶島:福木、大葉欖仁、檳榔,甚至叢生的雜草中也可以找到月桃、咸豐草、七里香..等。繽紛的色彩讓人食慾大動。我將棉線與布料染色,並且以梭織的技法把顏色重新編織回畫面,藍染工藝與立體造型媒合,創造出第一組以藍染絞染的糕餅系列,然後延伸出(粄印)的概念。從此不再拘泥於纖維的白色,而將植物染溫暖的色彩帶進食玩造型創作。

「粄」是客家用語。而粿粄食文化,則是專指由糯米、在來米和蓬萊米磨漿壓乾水分後,包餡做成食品的統稱,常見的紅龜粿。而「粄印」,是印製粿粄食品的模具,粄印刻有壽桃、壽龜、串錢與魚等為主的吉祥圖案,以木刻版畫的概念,印製的食品有綠豆糕、大餅(漢式喜餅)、中秋月餅..等。而粄模不僅僅是民生用品,更是飲食文化與工藝藝術的完美結合。

小時候祖父母老加在花蓮東竹鄉下,隔壁的葉姓阿婆就是以做粿阪為業,所以對此有著深刻的情感記憶。我以絞染中的縫染技法創造中國字或圖案,表現粄模雕刻的意象;以刺繡、梭織或卡片織表現糕餅上的紋印,這一凹一凸的軟雕塑結合,改變粄模圖騰與木材的僵硬線條,梭織一上一下的經緯線條更強畫纖維藝術的觸感特性,繼續運用我擅長的複合媒材趣味,期許綿延糕餅文化的懷舊傳承與創新。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