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衝突、記憶、再造--國際衝突下的藝術與文化行動

王莛頎

  • 邊境、衝突、記憶、再造--國際衝突下的藝術與文化行動|王莛頎|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邊境、衝突、記憶、再造--國際衝突下的藝術與文化行動|王莛頎|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邊境、衝突、記憶、再造--國際衝突下的藝術與文化行動|王莛頎|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邊境、衝突、記憶、再造--國際衝突下的藝術與文化行動|王莛頎|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邊境、衝突、記憶、再造--國際衝突下的藝術與文化行動|王莛頎|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邊境、衝突、記憶、再造--國際衝突下的藝術與文化行動|王莛頎|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邊境、衝突、記憶、再造--國際衝突下的藝術與文化行動|王莛頎|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邊境、衝突、記憶、再造--國際衝突下的藝術與文化行動|王莛頎|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邊境、衝突、記憶、再造--國際衝突下的藝術與文化行動|王莛頎|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邊境、衝突、記憶、再造--國際衝突下的藝術與文化行動|王莛頎|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邊境、衝突、記憶、再造--國際衝突下的藝術與文化行動|王莛頎|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邊境、衝突、記憶、再造--國際衝突下的藝術與文化行動|王莛頎|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王莛頎從身為金門人的兒時記憶出發,決定造訪歐洲衝突地,觀察藝術、文化行動如何反思、紀念、或討論20世紀以來的「傷痛歷史」或「黑暗歷史」。她帶著「戰爭的記憶能持續多久?」、「戰時對立的邊境,如何如何處理衝突歷史?」、「藝術在戰爭記憶(能)扮演什麼角色?」、「衝突經驗是否能幫助人們與世界連結?」4個問題前往義大利、斯洛維尼亞、羅馬尼亞、波斯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丹麥、比利時、德國,參訪當地藝術文化節慶、歷史和藝術展館、藝術家與策展人、紀念地與紀念碑。為期四個多月的旅程,印象最深刻的是各地民間對於衝突所付諸的紀念與藝術行動,包括藝術節、小型博物館等,更從未間斷從中對照反思金門的現況與未來的可能性,旅程中不斷自身反問的是「戰爭都已經過了,當代人需要在乎嗎?」,她借用了她在塞拉耶佛的電梯裡看見的「You are my witness」回答,即便歷史無法重新來過或真正平反,起碼見證與記憶就是一種尊嚴。

顯示完整資訊
活動紀錄
出國報告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