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海上獵人

廖鴻基

  • 最後的海上獵人|廖鴻基|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最後的海上獵人|廖鴻基|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最後的海上獵人|廖鴻基|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最後的海上獵人|廖鴻基|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最後的海上獵人|廖鴻基|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最後的海上獵人|廖鴻基|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最後的海上獵人|廖鴻基|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最後的海上獵人|廖鴻基|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最後的海上獵人|廖鴻基|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最後的海上獵人|廖鴻基|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最後的海上獵人|廖鴻基|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最後的海上獵人|廖鴻基|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最後的海上獵人|廖鴻基|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最後的海上獵人|廖鴻基|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最後的海上獵人|廖鴻基|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最後的海上獵人|廖鴻基|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廖鴻基《最後的海上獵人》創作簡介

個人出海捕魚的那五年,剛好是台灣沿海漁業崩毀前的最後光景,算是幸運搭上了沿海漁業的末班船。這五年討海生涯中,好幾年在鏢船上工作,當過「舵手」和「二手」,親身經歷了大洋漁獵中最是驚心動魄的「鏢刺漁業」,而如今,鏢船作業已注定將在我們這一代完全消失。

任何一種漁法的消失,除了造成經濟損失或社會問題,更重要的是,每一種漁法,都是我們社會一步步走向海洋的智慧累積。鏢旗魚這種漁法,是從琉球漁人傳入,然後經過我們漁人一代代改良,而成為今日所見的台灣鏢旗魚的漁法,這是經由一步步累積、進化而形成的珍貴「漁業文化」。然而,差不多半個世紀來的「海禁」,台灣社會長期不重視海,屬於海洋文化之一的漁業文化的消失,恐怕大多數人會覺得「有什麼關係」或「跟自己完全無關」。

於是,陸陸續續寫了一些關於鏢旗魚的文章,想說,在它消失前,至少留下一條可以「回去的路」。許多年後,很高興看到有「戰浪」這部紀錄片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記錄。但心裡頭還是覺得,若能有一部長篇小說來講故事,或者,再衍生出一部電影來敘述這珍貴的海上獵人與台灣精彩且震撼人心的漁業文化。至少,我覺得自己應該朝這個方向做更多的努力。

顯示完整資訊
封面
作品目錄

廖鴻基《最後的海上獵人》創作目錄(2019年專案)

第一篇:清水
第二篇:濁水

顯示完整資訊
內容摘錄
活動紀錄
成果追蹤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中文姓名

廖鴻基

作品紀錄
  • 2005

    <尋找一座島嶼>晨星

  • 2005

    <台灣島巡禮>聯文

  • 2003

    <台11線藍色太平洋>聯文

  • 2003

    <漂島>印刻

  • 2001

    <海洋遊俠>印刻

  • 2000

    山海小城-望春風

  • 1999

    來自深海-晨星

  • 1999

    尋找一座島嶼-輸音文化

  • 1998

    漂流監獄-晨星

得獎紀錄
  • 2011

    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年度好文

  • 2003

    第十二屆賴和文學獎

  • 1998

    台北市第一屆文學獎文學年金

  • 1997

    台北市文學獎文學年金獎

  • 1997

    聯合報讀書人1997文學類最佳書獎

  • 1996

    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

  • 1996

    96聯合報讀書人文學類最佳書獎

  • 1995

    18屆時報文學獎散文類評審獎

  • 1994

    16屆時報文學獎散文類評審獎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