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詩學》出版, Publication of The Poetics of Curating

林宏璋

  • 《策展詩學》出版, Publication of The Poetics of Curating|林宏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策展詩學》出版, Publication of The Poetics of Curating|林宏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林宏璋,《策展詩學:教育、諸眾與民主之後》

當代藝術策展實踐在於開放公眾關係其中民主價值,經由「教育轉向」所發展的自我技術價值取向在於照料他者,將藝術展演本身作為啟發智性的公共行動。對應從沙龍開始的展演歷史以及專業性、美學的沿革思辨,獨立策展是藝術系統的應危(contingency)實踐,反映出具有「策展意識」的語言及空間的運用。尤其在當代策展迎向公眾,有著將教育「策展化」與策展「教育化」的雙重面向,並催生平等與差異共存的知性表現,如同18世紀的實驗教育家賈寇托特(Joseph Jacotot)的「普遍教育方法」。這正是在當代展演的公眾性透過實驗形式的展演,如聚會、影片放映、寫作論述、研討會、演講、表演、理論實踐或對話性交換,著重於藝術的集體行動與溝通能力,如操演性策展以事件或情境干預方式實現展覽,區分出協作的參與者與旁觀觀眾。

當代策展往往以實踐性構想與實驗方法本身作為自我反省的公開機制,同時也將藝術成為公共領域,讓美學平權與知識解放性的談話與討論得以展開。在90年代在全球衍生的雙年展是目前展演機制中,具有藝術活力、與烏托邦理想的可能所在,同時也對往往對藝術現狀做出直接反應以及持續擴展中的場域。策展詩學採取機構內/外部的任意移動姿態,成為展演本身的錯置、添加、移置。同時,這也讓當代展演的美學政治訊息,經此取代我們傳統的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面相的既有區分,回到身分、性別的生命政治所包含種種不同的情感勞動(affective labor)所伴生主體殊異性,是不可分類及「不可計量」(immeasurability)的藝術諸眾。這是一個具有策展意識的瞬間,讓一種在觀眾的平權與解放得以展開。這是透過藝術展演「共同」想像不可想像的未來與此同時,也是一種政治與藝術在遙遠烏托邦的交會時刻,作為一個創造差異性的觀眾,並使之具有主動與自主性──換言之,從藝術開始的解放運動。

顯示完整資訊
封面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文宣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