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姿舞集2014年度公演—「Ina(伊那)」

藝姿舞集

  • 藝姿舞集2014年度公演—「Ina(伊那)」|藝姿舞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藝姿舞集2014年度公演—「Ina(伊那)」|藝姿舞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藝姿舞集2014年度公演—「Ina(伊那)」|藝姿舞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藝姿舞集2014年度公演—「Ina(伊那)」|藝姿舞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藝姿舞集2014年度公演—「Ina(伊那)」|藝姿舞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藝姿舞集2014年度公演—「Ina(伊那)」|藝姿舞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本次演出所策劃執行之計畫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1.復振平埔西拉雅族文化風貌,再造西拉雅族文化新姿;2.與多媒體鏈結,創造視覺另類觀賞體驗;3. 推廣臺灣文化並提昇舞蹈藝術欣賞人口。計畫如期進行,並確實達到預期之目標及成效。詳細說明如下:

1.    復振平埔西拉雅族文化風貌,再造西拉雅族文化新姿

在創作內容中,其擷取了西拉雅族的特有文化,如「走向」這支舞,便取材於西拉雅族的「鬥走」傳統,呈現出成年男子在族裡競賽的情境 ;「談情-牽手」這支舞,則是西拉雅男子於當時如何邀約女方,表達愛意 ; 與賽德克族的出草不同,西拉雅族的出草則是捕鹿,「焚獵/凱旋」舞中熱烈且滿溢原始能量的肢體和聲響,宛如重現百年前獵鹿的情境。而過去多以臺灣歷史、文化為創作的藝姿舞集,此次以臺灣原住民做為題材,在舞蹈的呈現上,則於現代舞與原住民的肢體語彙之間,找到兩者交融之美,有著現代舞簡潔的美感,又帶有狂放的生命力度。團長郭玲娟表示:「我們這些年來,在海外的各大國際藝術節跳著東方的民族舞蹈,也因此認識了許多世界各地的民族,看著他們舞蹈中所傳遞出來的強烈文化特色,讓我們不斷地思索,如何從臺灣的歷史、文化、生活中尋找屬於臺灣土地的精神,這次的創作,對過去習於民族舞蹈的我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在舞蹈編排上需更具巧思,在簡約的動作中找到西拉雅族的文化精神。」

2.    與多媒體鏈結,創造視覺另類觀賞體驗

此次舞作結合多媒體投影,請到崑山科技大學林子邦老師操刀,隨著每幕的情境,再現當時的生活景象。在影像中有許多珍貴的史料圖像,如約翰.湯姆生的攝影作品、會「動」的《番社采風圖》等, 並有極為實驗且前衛的影像設計,以當代的眼光重新詮釋伊那的精神,讓西拉雅族人的文化,不再埋沒於歷史的洪流中,而是真實地呈現於觀眾的眼前。

3.    推廣臺灣文化並提昇舞蹈藝術欣賞人口

為能將完整且確切的平埔西拉雅族文化呈現於觀眾眼前,在創作之初特聘請臺灣文化研究所戴文鋒教授指導,與團員共同彙整歷史典籍資料以作為Ina(伊那)創作依據,舞者們透過先前的資料彙整薰陶再將它轉換成細膩的舞蹈肢體語彙,著實觸動了在場每位觀眾之心緒,獲得極大迴響及讚揚;而在行銷宣傳部分,除了平面宣傳外,亦運用網路社群媒體之平臺,吸引了不少從遠地而來的觀眾,達成擴展舞蹈藝術欣賞人口之目標。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演出照片
演職人員簡介
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