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實驗協作平台-社區共生藝文永續三年計畫

南熠樂集

  • 跨域實驗協作平台-社區共生藝文永續三年計畫|南熠樂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跨域實驗協作平台-社區共生藝文永續三年計畫|南熠樂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跨域實驗協作平台-社區共生藝文永續三年計畫|南熠樂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跨域實驗協作平台-社區共生藝文永續三年計畫|南熠樂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跨域實驗協作平台-社區共生藝文永續三年計畫|南熠樂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跨域實驗協作平台-社區共生藝文永續三年計畫|南熠樂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跨域實驗協作平台-社區共生藝文永續三年計畫|南熠樂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跨域實驗協作平台-社區共生藝文永續三年計畫|南熠樂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跨域實驗協作平台-社區共生藝文永續三年計畫|南熠樂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跨域實驗協作平台-社區共生藝文永續三年計畫|南熠樂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跨域實驗協作平台-社區共生藝文永續三年計畫|南熠樂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過去四年我們(南熠樂集)在鳳山深耕,以跨蝦米藝術節為號召,協助不同領域藝術家於非劇場空間發表跨領域實驗創作,四年共發表了21個作品,主創者的專業領域有繪畫、刺繡、服裝、戲劇、音樂、舞蹈、行動藝術等,同一年的創作者相互組成創作團隊,形成跨領域合作,同時在創作期間相互交流成長,這些正是跨蝦米最主要的企畫概念。

2021-2022年我們開始提供駐地服務,安排田調以及各式講座及工作坊,增強藝術家創作生涯上所需技能。例如2021年提供藝術家們企劃寫作課程,除此也邀請不同領域的資深創作者來分享環境劇場、民眾參與演出等不同演出形式的探索及創作。

我們也於在地進行各種民間資源的串聯,像是超過50家在地小型店家發起的「鳳山美食聯盟」,成為活動的宣傳支援管道;鳳山社區大學與鳳山城文化志工協會,成為在地田調資料的諮詢與顧問;黃埔新村及市區內各式空間,成為展演支持夥伴。2022年我們也首度與在地企業「T恤手造館」合作,透過在地企業的響應與支持,民眾、在地企業、藝術節三方的合作,將打開在地藝術節慶的新篇章,開創地方藝術環境的新氣象。

2023年起我們期待平台除了服務藝術家,也能將藝術深入社區,串聯多個社區並與之共生。鼓勵藝術創作者走進社區,與在地不同產業與組織跨界合作,以在地田野觀察與調查的起點,挖掘被隱藏的地方文化,並使創作具有社會性目的以及多重評價模式的可能性辯論,同時也開發以藝術活動做為與社區溝通的管道,讓接觸的人更加意識到自己的處境以及創造力,拓展並深化他們工作所在的社區的感受力,並豐富其存在,當藝術參與者能夠與創作者共同思考時,如此才能建立一個有機、充滿生命力的藝文環境。

如同1966年約翰萊瑟姆(John Latham)和芭芭拉史提芬妮(Barbara Steveni)創立發動的「藝術家安置團體」,為藝術家和社會創建新的角色與連結,不只提供藝術家一個創作及發表的管道,跳脫劇院跟觀眾的狹隘直線關係,更是以爬梳過後的田調資料與創意,帶給民眾一個不同的社區生活文化,也開啟藝術家以創作跟創意啟動個人品牌識別度的可能,在產業、藝術、民眾、環境之間,開啟在地營造永續發展的藝文生態。

顯示完整資訊
活動紀錄
文宣品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南熠樂集

立案日期

2010/12/07

負責人

林喚玲

團體簡介

重要活動

  • 2016年「蕭邦轉圈圈」親子音樂劇場
  • 2016年「夜合」當代客家表演藝術節目
  • 2017年「工業城市」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委託製作
  • 2018年 baby music音樂律動音樂會
  • 2019年 跨蝦米藝術節
  • 2019年「新原鄉」桃園客家文化園區音樂會
  • 2019年「獨家頻率」文化體驗內容
  • 2020年「藍色的衫大樂隊」文化平權計畫
  • 2020年「跨蝦米藝術節」第二屆
  • 2021年「跨蝦米藝術節」第三屆
  • 2021年「飛船的冒險」高雄春天藝術節正港雄有戲入選節目
  • 2022年「城市絮語:鳳山」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高雄雄厲害第一階段演出甄選入選
  • 2022年「跨蝦米藝術節」第四屆
  • 2023年「市場showbox」青年表藝現地創作實驗平台
  • 2023年「跨蝦米藝術節」第五屆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