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藝起來─2012民俗藝術講座

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

  • 大家藝起來─2012民俗藝術講座|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大家藝起來─2012民俗藝術講座|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大家藝起來─2012民俗藝術講座|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大家藝起來─2012民俗藝術講座|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大家藝起來─2012民俗藝術講座|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大家藝起來─2012民俗藝術講座|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大家藝起來—2012民俗藝術講座」系列活動,是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繼2001年辦理「社區民俗文化種子教室—認識臺灣民俗」研習課程後,再次以主動、積極的方式,所策劃籌辦的民俗教育推廣課程。藉此推動,將基金會多年累積的文化資源與經驗回饋民眾,並建立一個傳統藝術交流與推廣之平臺,以更普及與積極的方式,讓民俗文化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2012年所辦理之「大家藝起來—2012民俗藝術講座」,按月份共規劃了四梯次活動,每梯次為期兩日,共計六堂課。每一梯次皆以民俗藝術文化的不同領域、層面,規劃不同的系列主題。自7月起,我們一路從「民俗節慶」、「古蹟文物」、「偶戲藝術」、「傳統工藝」、「原民文化」、「常民文化」談到「傳統音樂」,課程皆邀請民俗藝術各領域之專家、學者,針對主題進行專業授課與經驗分享,透過這些多元、完整的研習內容,讓學員可分別從「文化層面」來探索族群特色,從「技藝層面」來體驗藝術,從「鑑賞層面」來獲得美學經驗。

為符合上述研習之效益,並使課程兼具互動性與實用性,因此在課程安排上除了設定縱向的系列主題外,也加以配合設計了適當的課程型態作一橫向聯繫,透過「文化教室—文化層面」、「體驗研習—技藝層面」、「參訪活動—鑑賞層面」的多元學習方式,不只能使民俗藝術愛好者藉此拓展學習領域,獲得民俗文化全面的見解,提升對傳統藝術的關注與鑑賞力,也可提供教育領域之學員一個優質的進修環境與學習內容,並將講座上所見所學融入其教學上,作為一個開端,將臺灣豐沛的民俗藝術文化傳承、推廣給下一代。

計畫特色

1. 文化教室:透過靜態的文化講座、影片、圖片欣賞等方式,探討族群之歷史脈絡、文化形塑到傳承變遷的過程,並從中發掘藝術文化之傳統特色與社會意義。

2. 體驗研習:透過示範演出、工作坊(DIY)等方式,進行作品賞析與技藝體驗,深入瞭解其技藝與內涵,領略傳統藝術創作的功能與目的,並培養鑑賞與創意發展之知識與能力。

3. 參訪活動:透過導覽解說方式,實際走訪古蹟或博物館。從藝術鑑賞的角度出發,藉以與觀者溝通與互動中,探究、享受、發現族群文化內涵與物質文化生活。

實施效益

1. 增進民俗藝文的閱聽群眾

在各方支持與肯定下,今年「大家藝起來—2012民俗藝術講座」共約120人次前來參與(含報名與臨時參與者),透過多樣課程的安排,與實際互動體驗過程,不只促使學員對生活所見所聞之民俗藝術有了較深入之認識,也從中培養出其對民俗藝術的感知與興趣,並進一步主動地將此課程或所學之內容介紹給身邊親友,無形中增進本活動所能觸及之閱聽群眾。

2. 結合專業人才與文化單位

30餘年長期致力於民俗藝術文化活動之推廣與保存工作,基金會累積不少文化資源,深獲各方肯定與支持。因此,本次系列講座除了匯集了堅強的師資群(如知名建築學者李乾朗、紙藝大師洪新富、國際知名舞蹈家林麗珍、歌仔戲名旦李靜芳……等)前來講課。甚至,與相關友好之藝文與民俗文化推動單位合作,將部分場次移至其場域辦理(如無垢舞蹈劇場、臺北保安宮),從空間、講師到課程,作一完整之規劃。藉此不同單位的雙向合作,除了讓活動展現更多可能性,更具豐富外,以此活動為媒介,也促使民眾以更深入、親近的方式,去接觸、認識這些單位及團隊,與其耕耘的傳統與藝術!

3. 善用社會資源與活絡地方文化

秉持結合社會資源,推動傳統藝文資產的保存與傳承認知之精神,本活動不僅特別將「臺北孔廟」、「大稻埕戲苑」等臺北具有民俗文化特色之館設納入,藉以場地應用及授課導覽,使館設資源獲得最大的利用價值。也另配合地區之特殊民俗節慶與文史特色,規劃相關之課程(如「走訪霞海:五月十三迎城隍祭典」與「漫步迪化街:文史導覽」)進一步帶學員認識在地社區,並從走訪的過程中增進其對傳統藝文資產的保存與傳承的認知。

本年度「大家藝起來—2012民俗藝術講座」系列活動,只是一個認識臺灣民俗藝術、文化的開端,往後基金會將秉持理念,持續深化專題,辦理更多結合傳統藝術與現代生活之研習活動,落實民俗藝術的人文精神!

顯示完整資訊
活動紀錄
研習資料
文宣品
相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