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政治、圖像—義大利、瑞士、德國考察研究

陳琬尹

  • 美學、政治、圖像—義大利、瑞士、德國考察研究|陳琬尹|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美學、政治、圖像—義大利、瑞士、德國考察研究|陳琬尹|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美學、政治、圖像—義大利、瑞士、德國考察研究|陳琬尹|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美學、政治、圖像—義大利、瑞士、德國考察研究|陳琬尹|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美學、政治、圖像—義大利、瑞士、德國考察研究|陳琬尹|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美學、政治、圖像—義大利、瑞士、德國考察研究|陳琬尹|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美學、政治、圖像—義大利、瑞士、德國考察研究|陳琬尹|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美學、政治、圖像—義大利、瑞士、德國考察研究|陳琬尹|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電影導演亞歷山大.克魯格(Alexander Kluge)是論述影片(essay film)在德國的代表創作人物,同一群體包括哈倫.法洛基(Harun Farocki)、尚─瑪利.斯特勞布(Jean-Marie Straub)和丹尼爾.雨耶(Daniele Huillet)等,他們探索了影像與政治之間的美學關係,也漸進入當代藝術的討論範疇,近年則有希朵.史德耶爾(Hito Steyerl),以拼貼、敘述、搬演、數位碼等形式對於當代視覺現象提出質疑。

「當身處的政治與再現機制出現失序,藝術家便產生論述的欲望。」理論家Nora M. Alter曾如此評論影像作品中作者的主觀意志。

回到2009年,擁有小說家身分的亞歷山大.克魯格與藝術家傑哈.利希特(Gerhard Richter),合作出版了《十二月》、《來自靜默時刻的訊息》,以文字和圖象探討歐陸的兩次世界大戰後的歷史,很難不令人聯想到1986年傑哈.利希特聚焦於德國赤軍游擊隊「巴德─邁因霍夫」事件所繪製的「1977年10月18日」系列。為了探索文字、敘事與影像和繪畫之間的關係,以及藝術家處理歷史材料的思考,今年夏日我(陳琬尹)開啟了一段踏查之旅:前往北義大利馬焦雷湖駐村交流,此駐村計畫名為「Summer Project for Asain Artist」,由馬焦雷湖的Laforêt家族所主持。同時參訪義大利米蘭、佛羅倫斯、瑞士恩家丁谷地、德國柏林等城市,進行創作田野工作。

顯示完整資訊
活動紀錄
出國報告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