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表演藝術行銷平台專案

豆子劇團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近年來,高雄地區的藝文政策與軟硬體建設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在中央與地方政府大力推動下,衛武營國家文化藝術中心、流行音樂中心、大東文化園區的興建以及各項藝文節慶活動都在民眾身旁發生著。而在表演藝術推廣方面,從2005年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規劃了「表演藝術行銷平台專案計劃」之後,高雄地區便連續三年獲得入選,由第一期高雄市交響樂團、第二期台灣戲劇表演家劇團、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以及第三期南台灣表演藝術發展協會、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分別執行,經過四年在地經驗的累積,逐漸帶動高雄民眾走進劇場欣賞表演藝術。

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團隊從2006年開始積極投入高雄地區表演藝術媒體平台的整合與開發,藉由連續承接三屆「表演藝術行銷平台」的機會與地方政府、學術單位合作推廣表演藝術及建構行銷通路,逐漸形成行銷網絡,累積了相當豐富的在地資源,2007年行銷平台團隊以多元服務的特色與 26 個表演合作,包含未入選為平台主要檔次的團隊,平均售票率達70.28%;2008年行銷平台團隊運用已建構一年的行銷網絡為基礎,透過關係行銷使網路更成熟,藉以吸引許久未曾到高雄演出的團隊來高雄演出,上半年平均售票率高達77.64%,下半年達到82.53。今年與高雄在地豆子劇團專業團隊(以下合稱本團隊)合作,結合豆子劇團通路開發及企業合作的經驗,與過去平台所累積的行銷資源能量,以開創性與再生性的行銷概念,開發更多元的行銷管道,2009年期間共協助63檔演出節目,售出26,215張票卷,售票率達82.5%。

立足於過去累積的基礎,在 2009 年積極橫向拓展新通路開發新觀眾,也縱向深度推廣與既有觀眾的關係,對於合作的團隊,本團隊希望藉由加深通路、觀眾與團隊三者的關係來維持藝文人口的消費行為,主動集合平台的團隊與公部門及企業尋求通路合作,三者的關係逐漸強化後也更能客製化團隊的行銷策略,在客製化的行銷目標先與團隊確定合作後,與團隊共同規劃出有效的在地行銷計畫,演出結束後,進一步將市場分析及建議回饋給團隊,透過平台在地經驗轉移,進而吸引更多元的表演團隊共同來活絡此地的表演環境。

「建構友善行銷網絡‧回饋綜效在地經驗」執行概念

以「平台」做為整體行銷活動與計劃核心,能集結資源、整合資源、並進一步創造資源,以供所有參與平台的表演藝術團隊、企業、社團組織等彼此合作分享,連結成有機的連結性組織,發揮平台最大縱效的中介功能。本平台以「無孔不入‧博感情」做為這次發展高雄地區表演藝術行銷平台的核心概念,將「高雄地區表演藝術行銷平台」(以下簡稱:平台)為主軸分成:建構媒體平台、建構關係平台、廣告與通路行銷、票價策略和資料庫建構等五個方向做為執行計畫。

「建構友善行銷網絡‧回饋綜效在地經驗」執行方向

本團隊結合高雄在地豆子劇團,以過去的實戰經驗和紮實的學理背景,再加上既有的人脈資源,重新詮釋藝文行銷工具的開發與執行,建立「高雄地區藝文媒體平台」。本團隊於2009年根據過往的執行經驗、南部地區表演藝術環境的現況和本地觀眾的習性與需求,將行銷策略朝「客製化」發展並結合平台合作團隊節目對外尋求長期合作,提出「建構友善行銷網絡‧回饋綜效在地經驗」做為2009行銷平台的目標,以朝各關係發展資源的概念,擬定以下執行方向:

(一)藝術進入校園

  1. 中小學人文藝術課程合作:高雄市國民教育輔導團試圖建構學校與表演藝術團隊之間的橋樑,希望為中小學人文藝術課程引進多元的課程內容,為當地藝術教育紮根,也提供團隊演出機會增加在地的曝光度。高雄市教育局國教輔導團於2009年與本團隊持續一整年的合作計劃,如教師研習講座、網站訊息結合及購票優惠等,共同建構完整的交流機制,為藝術教育向下紮根。
  2. 結合藝術相關課程:經濟自主力較強的大學生為本年度的開發重點。特別是與大專院校藝術相關課程及表演藝術相關科系進行合作,進一步搭配課程規劃藝文講座內容、演出前座談、後台導覽及會後座談,增加表演藝術推廣的深度。
  3. 與大專院校共同推動藝術季:平台與大專院校通識教育中心合作,於2009上半年度推動校園藝術季活動,透過藝術季的整合與宣傳,除了吸引更多學生參與活動外,演出團隊呈現結合演出及推廣的講座內容,能讓學生與表演藝術第一次接觸有更印象深刻的經驗,並達到深度宣傳的效果。
  4. 與研究型課程合作:2009 上半年度與中山藝術管理研究所「藝術行銷」課程合作,以個案方式為團隊設計高雄地區行銷方案並回餽行銷建議,增加團隊與學校師生的合作機會。
  5. 大專志工招募及培訓:為節省團隊巡迴人事成本及維持前台人力素質,本團隊於 2009 年上、下半年各規劃志工招募及培訓課程,招募對表演藝術有熱誠之大專院校學生,透過培訓及實務演練使其對表演藝術前台服務有充分認知,於前台服務執行現場能有更專業的表現。

(二)結合在地企業

在經濟景氣及藝文風氣尚待推動的南台灣,在地企業也需要主動開發客戶、提升企業形象,與藝文合作更成為一種創造雙贏的趨勢。或許向企業大量募款的時機尚未成熟,但在雙方擁有不同資源的情況下,社會資源可以相互整合,高雄平台今年與電影業、咖啡連鎖業、計程車隊、食品業及飯店等進行合作,異業合作項目如店頭通路、廣告看板、媒體曝光、促銷活動、套票優惠等,讓藝企雙方交換資源的同時,得到口碑的互惠。

(三)地方公部門合作

  1. 地方文化機關:平台積極接觸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等高雄地區文化機關,增加訊息發送廣度與團隊曝光機會。包括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的網站藝文訊息、文化高雄月刊露出、文化中心場地提供、記者會協助、宣傳協力,與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的文宣品鋪放等等。
  2. 交通網絡:於高雄捷運鋪設宣傳通路,定期鋪放文宣品於捷運站出入口,增加演出訊息發佈。

(四)善用民間組織力量

本團隊延續過去所累積的人脈網絡,包括:誠品書店、御書坊、社區大學及社區管理委員會等,目前誠品、御書房及自然之島等藝文場域已與平台有座談合作的經驗,未來本專案將藉由這些資源來拓展跨界合作的可能性,讓表演藝術、視覺藝術、設計、電影、社區營造等同樣愛好藝文的人口可以透過此一平台而結合。
 
(五)引介更多元的表演團隊

觀察近年高雄地區的藝文活動演出類型,大都是相同的表演團隊會在高雄進行巡迴演出,其原因可能在於其他團隊對本地行銷資源、表演場地不熟悉,而無法冒險嘗試南下演出活動,因此本次專案將藉由本團隊的力量以及行銷資源的整合與分享,鼓勵更多從未到、或多年未到高雄演出的團體,將此地區列為未來巡迴演出行程之一,也藉此帶動多元的表演環境、刺激本地表演藝術發展、使不同族群的觀眾走入劇場。

為使平台所建立的資源能使更多團隊受益,平台將所建立的資源以協助深度劃分為「A」、「B」、「C」三類型,「A」型資源涵蓋平台所建立的所有資源及通路為主,協助對象為經評委審核所選出的15檔主要執行團隊,共計35場演出場次;擁有「B」型資源協助的團隊除「A」型資源中異業合作通路及廣告預算的挹注等資源無法獲得外,可獲得平台常態型通路的協助,共計34檔演出,63場演出場次;針對提供「C」型資源協助的團隊,平台可依市場現況進行分析並提供建議,提供平台基礎通路資源及網路行銷協助,共計14檔演出,26場演出場次。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