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雅集十週年計畫——琵琶與大提琴重奏計畫
琵琶雅集
此次音樂會邀請多位作曲家為此場音樂會打造全新作品,主要以琵琶、大提琴二重奏為主體,結合電子音樂、二胡、鋼琴的多元形式呈現;音樂會中會以環繞音響的方式將聽者包覆其中,使聽者置身一個封閉的場域之中,也以這樣的形式扣題——對於臺北的記憶之中;希冀能最終能在音樂會的當下引出每個人對於這城市的回望與想像⋯⋯亦與記憶傾凝視,傾聽自己。
演出曲目
趙菁文:《漂移之季》為兩件長弦樂器(委託創作)
蕭永陞:《聲隙光影》為琵琶、大提琴與電子音樂(委託創作)
陳家輝:《聲子文脈》為琵琶、大提琴與電子音樂(委託創作)
巨彥博:《數字孤島》為琵琶、大提琴與鋼琴(委託創作)
文子洋:《寂寂-記憶的回聲之三》為琵琶與大提琴
任真慧:《群峰層浪》給大提琴、琵琶與電子音樂(委託創作)
作曲家:趙菁文
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作曲博士,目前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曾受邀於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講學,以及於史丹佛大學受聘為客席講師。在美期間師事歐洲當代音樂作曲大師Jonathan Harvey與Brian Ferneyhough,以及史丹佛電子音樂中心所長Chris Chafe。
作曲家:蕭永陞
蕭永陞曾就讀於師大音樂研究所(2004-2008),師事趙菁文教授(音樂理論與電腦音樂作曲)、連憲升教授(二十世紀音樂分析)、黃均人教授(音樂數位典藏)與Dr. Kris Falk(電影音樂理論與實務),並於2008年以碩士論文〈「夢諭」-從武滿徹晚期管絃樂作品探討「夢」的詩意形象及其音樂語言〉獲頒音樂碩士學位;2007-2008在美期間曾隨Ge Wang與 Chris Chafe學習電子互動多聲道音樂技術與創作,並多次於CCRMA音樂會中發表創作成果;在英攻讀作曲期間隨Dr. Neal Farwell與Dr. Michael Ellison教授學習當代音樂作曲,並與BBC作曲家William Goodchild與Martin Kiszko學習電影管絃配樂與製作;2015、2017年獲選參加第二屆與第三屆陳其鋼音樂工作坊。目前任教於屏東大學音樂系,建構音樂數位創製中心(NPTU Muisc Studio)與數位音創跨藝學程(CDMTA),2020榮獲文化部流行音樂人才培育-數位音創跨藝學程補助,並擔任計畫主持人。
作曲家:陳家輝
陳家輝,作曲家,自五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及鋼琴。現任為台南藝術大學客座助理教授暨臺灣聲響實驗室藝術顧問。
作品目錄包含了室內樂、獨奏、管弦樂、電聲音樂、電子音樂、劇場音樂以及影像音樂等等。
作曲家:巨彥博
巨彥博,作曲與配樂專職,活躍於古典與跨界。2011年替嘉義市國際管樂節創作閉幕音樂,2012年受邀廣藝交響樂團創作管弦樂作品和許多小型個人作品發表。爾後開始研究投入多媒體作曲配樂。於2013年完成了下載量達1800萬的遊戲Deemo配樂以及熱門遊戲參天律,並和台北市立國樂團合作「台北地圖音樂會」,製作了導演的影像音樂。同年發行兩張原聲帶《月圓奏鼓祭》和《甦醒的薔薇姬》。2014年後參與公益團體奏出福爾摩沙音樂協會,積極投入社區美學教育及講座。2015年做了許多社區音樂會編曲推廣民間音樂文化,年中與日本名導新海誠的團隊合作完成Deemo動畫配樂。2016年建立自己的公司,並製作了Sdorica等大型管弦樂創作及錄音配樂,開始發展自有音樂團隊。
作曲家:任真慧
任真慧是旅美臺灣作曲家、詩人與鋼琴家,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音樂博士,其音樂作品以獨特的空間感、豐富的想像力、充滿靈性的詩意、與精雕細琢緻的色彩為特色。近年創作專注於探索時間、聲響、語言、與詩性的整合,並同時以鋼琴家身份活躍於台美新音樂舞台,專注於電子音樂與當代實驗性藝術音樂作品。目前為佛羅里達國際大學NODUS Ensemble新音樂團鋼琴演奏家,並與作曲家暨電腦音樂家Jacob David Sudol以Misty Shore Duo之名合作,持續演出並推廣亞洲與美洲當代實驗音樂。
琵琶雅集
2015/09/07
賴秀綢
「天外曲,月邊音。為君轉軸擬秋砧。又成雅集相依坐,清致高標記竹林。」
雅集原係舊時文人雅士的聚會,會中相互吟詠詩文,彼此切搓。近來藝文聚會也多借雅集之名,做為同行或跨界交流、觀摩、學習的場域。琵琶雅集成立於 2015 年9月,由臺灣專業青年琵琶演奏家所組成,意在共創一琵琶音樂藝術演奏的平臺,同時,提供琵琶專業演奏者亦或業餘愛好者交流的空間,兼容琵琶音樂藝術各式情事,盼以不同角度,挹注琵琶音樂藝術的發展。
琵琶雅集成立至今,持續累積邀約作品至2022年有:琵琶獨奏曲14首、琵琶與鋼琴4首、琵琶與打擊1首、琵琶二重奏1首、琵琶三重奏4首、琵琶四重奏5首、琵琶五重奏4首,共33首作品。
琵琶雅集於 2016年1月在國家演奏廳舉行創團首演《灩》,匯聚五位琵琶青年演奏家,展現同聲同氣兼具琵琶技與藝之美;2017年1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行《引》演出,共呈琵琶傳統與當代之獨奏、重奏作品,深化琵琶音樂藝術作品的表現力;同年 7月於竹塹國樂節與弦. 肆樂團,以國內新興樂團之姿共同演出《花漾》;10月份受湯良興教授之邀,前往上海大學於馬林生老師紀念音樂會暨研討會上演出,頗受好評。2018年3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行《弄》演出。 2019年8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行《風》琵琶雅集音樂會。隔年1月琵琶雅集團員-劉亭妤受台中歌劇院之邀,舉行2020年開場計畫-《淺談琵琶音樂藝術》。
2021年3月於臺大雅頌坊舉行講座音樂會《我的手很忙》獨奏場。
2022年8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行《采》琵琶雅集音樂會。
2023年1-6月於臺大雅頌坊舉行《琵琶小肌群使用指南》系列講座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