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多媒體影藝想世界

種子舞團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在現今的表演藝術界,不斷的創新及突破是新興藝文團隊的未來主軸及發展目標,在有限的資源下想要發展更多元的方向是一項難度,不管是在人力的配置及技術的提升都是一項負荷及負擔,跨領域的話題已經發燒一段時間了,對於在南部扎根的藝文團隊可能稍些陌生,為了提升團隊(種子舞團)在技術上及藝術上的提升,團隊藉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補助,讓團隊在跨領域上能藉由專業的多媒體藝術家進駐,在創作上產生更多的火花,也藉由駐團藝術家不同的創作風格及視覺表現讓舞蹈作品呈現上更添加色彩及應用。

在作品上能夠提升整體舞蹈作品呈現的方式,也能激發編舞者在創作上的有別於傳統的方式,與多媒體互動或是擷取,在與駐團藝術家余念梓探討時可以打破以往舊有框架跳脫其中,藉由兩者的巧思將舞台打造成不同視覺空間。在2013年開始與視覺藝術家將編舞者所打造的斜板舞台上,運用多媒體影像將影像打注在舞者身上,使舞者與舞台的的斜板融為一體,令觀眾感到驚艷;2014年再次與多媒體影像藝術家合作,這次編舞者將舞台立起,視覺影像打在黑色板子上並覆蓋一層白紗,讓白紗裡的舞者若影若現,觀眾看到3層不同的視覺呈現,一舞者跳在白紗裡產生影子的效果;二透過白紗的投影穿透力讓觀眾看到視覺藝術家所攝影的情境;三舞者跳在外面,呈現三種不同情境的效果,造成觀眾極大的迴響,在藉由現場大、小提琴家的演奏,影像及舞者隨著音符啟動,讓整體作品產生極大的感官效果。2015年數萬顆白色保麗龍球從天而降,萬千顆白色小球配合著舞者在舞台上靈活舞動,當影像投射至整個舞台時,猶如馬賽克般呈現於台面,再反射至浮空中的鏡面,讓人彷彿身置萬花鏡筒般,好似在現實與虛擬間徘徊。2016年邀請到了萬金光雕的光雕師—徐志銘老師來共同創作,舞台上運用念梓老寫實影像,再加上志銘老師光雕切割手法,使原本兩個不同的影像,同時呈現在觀眾面前;或是同一個影像切割成不同區塊,配合著舞者,呈現在不同位置。

在未來作品整體的呈現上希望可以邀請不同的領域的藝術工作者一同入席,打造南台灣不同的藝術舞台,拉近南北藝術文化差距,給予南台灣的觀眾不同的藝文品質及呈現方式。

顯示完整資訊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