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揚凡艾克學院「JAC.P. THIJSSE 實驗室」研究進駐計畫

洪芷寧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計畫簡介/洪芷寧

本計畫荷蘭揚凡艾克學院「JAC.P. THIJSSE 實驗室」研究進駐計畫共計三個月的時間(約12週),主要是以位於荷蘭馬斯垂克城市的揚凡艾克學院(Jan van Eyck Academie)及其中的「JAC.P. THIJSSE Lab」為主要活動場域,每週二至四與策展人Yasmine一起工作──共同舉辦讀書會、辦理「Ambassadors' Dinner」、進行Studio Visit(與不同的創作者討論與交流)、閱讀與構思丶與藝術家De Onkruidenier(雙人組合)合作等等,每週一則在「Pierre Kemp Lab」協力文獻資料的彙整。

在揚凡艾克學院,每位進駐者約待半年至一年,自80年代末期就已慢慢形成非「教/學」的關係──而更像是與機構專業者、當期的創作者共同學習,因此每位參與者的經驗、創作歷程、觸角與網絡都能在這近一年的期間自然發展與連結,因此每個人廣泛來說都具有相對彈性、「有空間(實體工作室、與自由嘗試的空間)」的特性,內容、主題、材料、對話等等交錯其中。每年三月的某週末則是開放日,除此之外每週更有多場活動、講座、讀書會等。

以揚凡艾克學院為主要據點,我個人的其他時間與內容安排上,週末至鄰近的城市參觀展覽、與當地視覺藝術夥伴討論與交流,期以更了解馬斯垂克/荷蘭在地理位置上與其他城市的文化關聯、以及試以理解在揚凡艾克學院來自各地的創作者──其所身處的視覺文化、當代藝術與當期展覽的內容。

時至第三個月,筆者在合作的同時,亦進行13個訪談,內容主要關於對機構與歷史的想像、個人創作與工作分享、駐村經驗、以及視覺藝術教育經驗等分享。對話非常幸運地展開,有來自不同地方的創作者們、機構的財務總監以及多位不同實驗室的負責人等。最後一週末由鄰近揚凡艾克的空間「Hae」邀請,呈現為期三週的展覽「Art Class Memories」,有著至今進行兩年的美術課口述史文本節錄、以及這次也在印刷實驗室嘗試的布料版印,含括筆者先前在台灣與多位本次在歐洲期間探訪的視覺藝術教育記憶。

綜以所述,也將所進一步認識的資訊與內容、與台灣的竹圍工作室、國藝會網站、台灣相關藝文資訊等,與藝文夥伴們分享,揚凡艾克學院也將於明年2018年秋季送藝術家De Onkruidenier(雙人組合)(https://onkruidenier.nl)至竹圍工作室駐村,從共同工作、討論、閱讀、嘗試與合作等等,串起不同層面的合力。

顯示完整資訊
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報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