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舞集 TANZAHOi 國際舞蹈與舞蹈電影藝術節 台德交換計畫
此次計劃以伊舞集與德國TANZAHOi國際舞蹈與舞蹈電影藝術節進行舞蹈電影交流,伊舞集希望透過交換計畫進行的合作為非一次性的策展計畫,而是一個以臺灣長遠對國際之間的舞蹈影像平台的發展計畫,並開啟舞蹈影像多元面貌的實驗平台,讓更多藝術創作者有機會接觸不同的媒材,嘗試不同的媒體形式。並於在台期間進行台灣徵件,所徵選內容也將邀請國內知名學者進行篩選。篩選出的作品經由統籌以「TAIWAN IMAGE」的面貌參與2022年度在德國漢堡的TANZAHOi國際舞蹈與舞蹈電影節,將台灣的舞蹈影像推向國際,台德兩方架設平台,期望在未來能夠於每個年度進行交流計畫。
TANZAHOi國際舞蹈與舞蹈電影藝術節於2021年在Neu Start Kultur | Fonds Darstellende Künste e.V. #TakePart補助的支持下同步並行的藝術節數位版。作為對漢堡漢莎港口文化的致敬,這個新的巡演概念是對2021年9月舉行的年度活動的延伸,並命名為「Bottle Post」(中譯:瓶中信)。從舞蹈表演藝術轉化為數位形式,如同瓶中信裡的訊息一般,從德國漢堡港口飄洋過海來到海島台灣,進行台德交流。
此次活動從2021藝術節中篩選出37件來自世界各地舞蹈編創者及電影創作人透過攝影機等不同媒介所共同激發的作品,以及五場講座。主講人包括Tanzrausch舞蹈電影節策展人Kerstin Hamburg、臺北數位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王柏偉、長期關注舞蹈影像的藝術評論人平瓊男、安娜琪舞蹈劇場藝術總監暨編舞家謝杰樺和舞映島台灣舞影聚落創辦人彭筱茵;從講者們各自的長期觀察、研究與創作實踐經驗中,與我們分享舞蹈與影像之間的實踐與觀賞可能。
我們也在此活動期間宣告TANZAHOi 2022將增加Taiwan Image program,並至2022/04/30前持續宣傳2022年「TANZAHOi 」OPEN CALL,希望在台灣進行徵件推廣,期待能夠在TANZAHOi 2022中看見更多來自台灣的作品。
伊舞集
2007/09/06
樊香君
伊舞集成立於2008年,以樊香君、樊怡君兩姐妹為主要創作者。早期編創作品多聚焦民間傳說與神鬼故事,透過創作思考古老傳說的當代性。2008年發表創團首作《瘋神新演藝》即以《封神演義》為靈感,以現代社會亂象對應古代神鬼定位,隱喻從古至今不變的人性和慾望。伊舞集除了持續劇場舞蹈創作外,亦試圖將表演藝術帶入社區,深根表演藝術於日常生活環境中,將來自民間的故事帶回靠近民眾的展演方式。此系列首部曲為2009年《舞的神鬼傳說》,以短篇舞作演繹民間節慶與神鬼故事,與觀眾近距離接觸,從觀眾熱烈的反應中,肯定了以當代舞蹈關注民間傳說的路徑。2010年首演的《西域神話》,是一齣舞蹈結合動畫的兒童舞劇,展現西遊記中人們對外在環境困頓的危機處理以及及人性內在暗潮洶湧的掙扎。2012年《大觀夢》以古典小說《紅樓夢》為靈感,透過其中女性視角隱喻現代社會中女性在傳統價值觀與當代思潮間對於愛情的抉擇。2013年《青春的那卡西》將關注放回伊舞集所在地故事,以早年北投盛行的那卡西歌者為靈感,探索女性在傳統美德、經濟需求的限制下可能擁有的情慾自由。2014年《泥花帖》則以蘭花養殖為隱喻,探索個人記憶、家族秘密、軼事與移民歷史的層疊交織。
2014年始,兩姐妹開始朝各自感興趣的方向深入探究。怡君前往德國漢堡藝術大學修習舞蹈電影創作,畢業後於漢堡創辦TANZAOHAi舞蹈節與舞蹈電影節。香君則進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攻讀舞蹈研究博士學位,研究領域涉及舞蹈史、舞蹈美學與身體哲學,除了以評論書寫觀察臺灣現當代舞蹈生態,近年亦開始以舞蹈構作身份與編舞者合作。2020年兩姐妹再次於漢堡首演的Mudra以編舞者與舞蹈構作關係合作,並共同籌劃2021年TANZAOHAi舞蹈電影節策展方向,計劃於2022年展開德台TANZAOHAi舞蹈電影節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