熠翳踽踽—吳柏賢個展
當代文明光源如流光閃逝,卻於身體記憶中留下刮痕,潛藏徘徊於意識背後。畫面中光源作為視線,因意念情感資訊過量而「過曝」遺失的「缺席」指涉,如將藏匿於記憶編碼的資訊反白,形成急欲靠近的驅力,同時也是自身希冀成為某種狀態的存在空缺,主體和對象的雙重空缺重疊即分離,我(吳柏賢)試圖使周圍環境作為對應,互稱附註。
於過去生命中汲取事件感知使之拓撲,與現下新的經驗混合、融鑄、消長、拼接而後沉積,形成緩慢累進式定格拼湊串連了平行想像,同時指向佚名的集體記憶,我將「距離」拉近,恰好容許參與且包覆觀者。圖像指向之類似已逝家屋概念之日夢、慣習與靈魂內部的依附,源於生活中不經意保存的幽微暗影,追尋過程沉溺於已逝的失落同時卻也悵然甜膩。
踩踏七里石造成的身體晃動,緩緩延伸成為身體融入,身體與感官彼此牽引形成複數。觀者「現場」沉浸式意識與觀察,展開與過去自身經驗相似又陌生的事件,注意力與感官擴延,任何細節都變得更加親密。挺立的竹架掛著上頭畫有身體感筆觸的透明塑膠布,光源由內及外的照射映射不同方位的樹影,牽引自然地景的心理召喚,如同在鏡像關係中,觀賞主體迷失在對象的形象裡,造成完整自我的幻覺。以金紙堆積成的狗、神龕、匾額獅座是家庭愛與羈絆的相似物,以反覆的堆疊勞動交換、召喚曾經的情感與意義。於此觀者進入意識與情感介面的中陰世界,並被迫留下觀看時間進程中意識念想的緩慢荏苒軌跡,找到自我意識與思念的價值類似物,婆娑又沉靜。
表演作為想像的具現示例,拼貼又斷裂,以失落、紀念與作為一種不安遮蓋的遊戲性愜意情緒串聯。令所有碎片「事件」啟動,召喚的「儀式」展開,故事的「軌跡」建立。繪畫與影像和觀者意識在展場相互對話,三者相似又各自延展,類似於回聲彼此共鳴又牽引、蔓延。
展場活動邀請觀眾抽籤,總共有六種籤,分別是離別、懷念、承認、原諒、面對與感謝。抽一個出來,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完成。除了希望觀眾以更身體感的方式,體驗整個展覽,也讓整個展場空間成為觀眾製造一個新回憶的場所。過程中創作者本人或工作人員會觀眾用拍立得拍兩張照片,可以在體驗結束時帶走其中一張,作為紀念。
展覽過程中我邀請了楊依樺攝影師,及表演者黃有芳。請黃有芳拿著我製作的籤,以表演者的身體感知並做出籤上的指令。她融合了整體展場氛圍與情緒,作出有如我畫中畫面的定格切片,並由楊依樺如我畫面般的過度曝光手法拍下。整體有如在我的展場現場再現畫面中的場景與事件。
吳柏賢
Bo-Sian,Wu
-
2020/04
熠熠翳翳
-
2019/12
孤單北半球
-
2018/12
還在那個地方系列
-
2017/08
迷霧系列
-
2017/05
缺席系列
-
2019/07
臺灣美術新貌獎,首獎
-
2019/01
高雄獎,繪畫性暨版次藝術類,優選
-
2016/11
屏東美展,優選獎
-
2016/10
第15屆全國百號油畫大展,入選獎
-
2020/08~2020/09
發生關係(臺灣,臺北,水谷藝術)
-
2020/04~2020/05
熠熠翳翳(臺灣,臺北,掀牆藝術聚落,個展)
-
2019/12
藝術自由日(臺灣,臺北,松山菸廠二號倉庫)
-
2019/08~2019/09
夜晚不夠黑 白天不夠光(臺灣,臺北,二空間,個展)
-
2019/07~2019/09
臺灣美術新貌獎(臺灣,臺中港區藝術中心)
-
2019/03
遺落之物(臺灣,臺北市立大學Space 1,個展)
-
2019/02~2020/03
高雄獎(臺灣,高雄市立美術館)
-
2018/08
不明文件1號(臺灣,臺北,龍山文創B2)
-
2017/12
第二屆至榮創作獎(臺灣,臺北市立大學Space 1,聯展)
-
2021/08~2021/09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臺灣,臺北,當代藝術館,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