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川先生的囤積症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河川街,因以為號焉。」
作品以上,藝術未滿的「物」,不是佔地的廢品,而是讓記憶、回憶乃至於存在感,得以儲存在其中的「空間」;藝術家的囤物症,是本展試圖展開討論的起點,參展者分享了對於「物」的偏執,以及不同於斷、捨、離的視野。
「河川先生」是一種擬人,是認識田町河川這個空間的起點。藝術家擺放一種關係,關於書本的書寫與翻閱、關於繪畫的再現與表現、關於容器的收納與捏塑、關於清掃的勞動與重置、關於黏合的拆卸與銜接、關於收藏的不足與愉悅⋯⋯,參展藝術家各自放任自己的「物」,使之成為一種媒介,並重新凝視物、地方與空間;物與空間,在彼此的人格化中,成為彼此,又失去彼此,公共性將會是討論關係的起點。
河川先生是個怎樣的「人」?河川先生擁有怎樣的「東西」?河川先生是高雄的囤物症患者,從病患變成藏家,從藏家,變成藝術家。
作品展示
展場圖片
作品明細表
文宣品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走路草農/藝團
立案日期
2017/08/10
負責人
陳漢聲
團體簡介
「治本於農,以農入藝」是走路草農/藝團的實踐的方法與目標。農業家庭的背景以及對藝術的熱愛,是團員們的共通點,農藝在此不單是指農業技術,我們更是治本於農的在家人傳承的農務經驗中,思考藝術的可能,農事是一種人文與自然之間的調和,藝術的初衷何嘗不是如此,因應節氣、順應天時地利、調節生活都是當代藝術可以取法借鏡的態度。
2018-2017重要活動
- 2018「終身保固-家電羅曼史」,數位藝術中心,臺北,臺灣
- 2017「人艱不拆」,國立台灣美術館數位方舟,臺中,臺灣
- 2017「新月球大飯店」條通藝術祭,濕地,臺北,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