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草微風》

  • 《細草微風》|林素蓮|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細草微風》|林素蓮|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細草微風》|林素蓮|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細草微風》|林素蓮|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細草微風》|林素蓮|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林素蓮《細草微風》作品簡介

創作作品《細草微風》從投件之初的創作構想至最後演出的作品呈現是有出入的,創作期間很謝謝三位舞者(蘇品文、楊乃璇、吳承恩)的生活分享與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勇氣,在排練場裡跳舞的時間絕對不是這支舞構成的最主要因素,而是我們排練後每次小餐會的閒聊與心得分享才是構成此舞的主要原因。舞作內容與大致架構的編排其實都沒有碰到太大困難,倒是舞的結尾一直不曉得該怎麼處理,因為知道舞的故事從何而來(舞者的各自生活),卻不知道舞的結局該從何去向?在知道愛的過程和愛的狀態的同時我是沒有預知愛會變得如何的能力,創作的最後我得到的答案是我們要愛人之前要先學會愛自己,所以舞作裡的每個角色都可看成屬於同一個人的狀態,大家都渴望愛,積極愛,逃避愛,也正在愛,先學會擁抱自己我們才可以擁抱我們愛的人。

三位舞者一直是在台上不會讓人擔心的表演者,反倒是我(林素蓮)最為擔心自己的表現,作為編舞者其實我看舞真的不太客觀,那樣的不客觀常使我看不見自己表演上的缺失,我的角色設定在「逃避愛」的狀態裡,因為我是創作者所以很清楚「逃避愛」的狀態,但卻時常理所當然地知道那個狀態的表現,而真正忽略我的表現到底有沒有達到我所期望的表現,這方面一直很謝謝創作顧問在看舞時候對我的提醒。

排舞期間也請了幾位戲劇人和舞台設計朋友來幫我看舞,他們的意見讓我有更多地面向去看自己的舞作,戲劇人常常發問的問題是「心理動機」做這些事和跳那些動作心理的動機是什麼,必須要讓自己清楚那個動機才有辦法可能讓別人感受情感的投遞。這次舞作的編排有不少朋友提到會聯想「舞蹈劇場」的形式,實質根本沒有設想自己要以一個「舞蹈劇場」的形式來編舞,我想是創作思考的方式決定了舞的風貌,不得不說每個段落的舞蹈我確實一直和自己提問「我為什麼要選擇這些動作,我為什麼要這樣跳舞?」

這次的創作機會讓我覺得很快樂,關於舞者的分享交流,演後與觀眾的座談,燈光舞監的溝通,那些講話溝通的方式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有溝通才會有進步,這是個很棒的創作平台。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演出照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