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國際暑期懸絲偶戲學苑交流計畫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2008國際暑期懸絲偶戲學苑交流計畫」內容簡介
一、本計畫原定參與「2008國際暑期懸絲偶戲學苑」,卻在出發前10日接獲主辦單位緊急E-mail通知,高齡86歲之指導老師Albrecht Roser(亞伯特‧羅瑟)中風,工作坊必須取消。考量本計畫為劇團年度重要團員進修計畫,加上已購買的折扣機票無法退換,經過努力協調及聯繫,幸得UNIMA國際偶戲聯盟委員Damiet van Dalsum引介以及評審委員的諒察,本計畫調整行程,轉往參加法國於7月27日至8月6日舉行的「偶戲工作坊」以及特色偶戲館的參訪學習。
二、本次「偶戲工作坊」於FIEF法國學習國際之家(Foyer International d'Etudes Françaises)舉行。FIEF成立於1961年,每年規劃語言與文明課程、文化遺產研究與發現、藝術課程等各式研習活動;在劇場工作坊方面,FIEF 則是與德國的法德年輕藝術家聯盟(Le Forum franco-allemand des jeunes artistes de Bayreuth)合作,規劃偶戲、即興劇場、義大利即興喜劇等多個劇場工作坊,提供年輕的德、法藝術家或演員更專業深入的培訓,並促使各國年輕藝術家共同激發創作。
FIEF坐落位置在法國中南部拉貝居德馬桑克(La Bégude-de-Mazenc)城鎮中的馬桑克新堡(Châteauneuf-de-Mazenc),該地在中世紀時期曾是聖騎士團的駐領地,至今仍完整保存中古世紀的村莊群落。此地風景優美、環境清幽、工作人員服務熱忱,並提供藝術家住宿、飲食服務,讓學員能充分享有專心學習的空間。
三、本次研習指導老師為德國的Alice Therese Böhm,以及法國的 Gabriel Hermand-Priquet。課程包含身體自覺:接觸、速度、重心練習等;物品運用:紙、布條、竹竿、塑膠布、線球等;杖頭偶與懸絲偶製作與即興創作等,期末並舉行成果演出。豐富深入的內容,讓團員不但學習偶戲相關技巧,更藉由對物件質地相關特性的了解,轉化為創作中的隱喻及象徵。相較於平日在團內舉行的例行訓練,因為少了瑣事的干擾,團員明顯更能專心學習,也更可以享受學習與吸收。而且,由於參加學員來自不同國家,在不同的文化衝擊下,也讓團員在觀察他人和自己的互動之間,更加體會出和偶互相跟隨、人偶合一的境界。
四、本次另一個行程安排為參訪法國FUST劇團偶戲館以及德國PUK偶戲館,兩個不同特色的偶戲館。法國FUST劇團偶戲館主要展出團內30年來的演出戲偶,並搭配其創意戲台展出,從中可看到劇團發展的脈絡。劇團並細心整理各種製偶材質及技法,設置成「觸摸區」,讓觀者可以觸摸感受不同的質感、關節或操演方式。
德國PUK偶戲館於2005年開幕,是一個非常新的偶戲館,館內以德國近百年來的偶戲發展為展示重點,並不定期搭配主題特展。館內空間動線規劃良好,每一個展示空間有獨立區域卻又連結成一個整體的空間,同時,各角落也設置有可供觀眾參與的互動體驗,本次偶戲館觀摩確實讓本團團員收穫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