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34⁺》謝志宏紀錄片製作
黃柏蒼
黃柏蒼「《6834⁺》謝志宏紀錄片製作」內容簡介
本計畫主要聚焦死刑犯再審官司過程,以及相隔18年後重返社會的再適應點滴。
謝志宏是2000年涉及歸仁雙屍命案的共同主嫌之一,2011年死刑定讞,但因偵辦過程瑕疵不斷,引起人權團體關注並奔走聲援,繼而引起監察院介入,案件遂於2019年開啟再審,並於2020排除謝志宏涉案,謝後續提起國賠官司,但這時檢方卻主張謝刻意隱瞞證據害自己被羈押,這導致了辯護內容與檢方認知起衝突,賠償金額也大幅縮水,更讓他困擾的是無緣無故被通報治安人口,足見司法對他的不友善。受限於死刑身份,謝在看守所並未有機會工作學習專長,開啟再審雖然驚喜,但突然解押返回社會卻也令他倍感壓力,不僅能力條件受限,殺人嫌疑犯的疑慮也令他的社交生活受限,即使官司成功平反,過往因長期羈押產生的身心病症也困擾著他,即使司法還給他自由,他依然選擇過著相對較封閉的生活。 團隊貼近紀錄的過程觀察到謝有很強烈的矛盾式焦慮感,這可能歸咎青少年成長階段台灣解嚴前特殊環境與父權家庭加諸在他身上的枷鎖有關,在紀錄過程可感受其欲透過鏡頭去形塑悲劇英雄形象,但就還原事件真相來說,題目方向會與其主觀會有矛盾;此案纏訟多年關鍵在於未有直接證據能排除其涉案,故謝的辯方需要爬梳出極細緻證據來證明該晚五小時,謝的自由意志受主嫌控制,故某個角度可見主嫌被勾勒成反社會人魔,順此角度,「謝」只是一個沒有定見又有依附性的徬徨青年,事實上這也正是最終判決定讞結果,團隊也依此結果去探究謝的成長困境還有人格養成過程,但無論我們如何修飾問題詞彙,都不改其核心尖銳本質。在整理案件影像資料過程,一卷特別的錄影帶特別吸引我們目光,該卷錄影帶主要紀錄主嫌與謝在現場模擬影像,有趣的是主嫌部分交代詳細完整,但換到謝模擬時卻下雨,這導致蒐證中斷,我在片尾結束前明顯聽到帶隊檢察官指示擇日再做,但這天一直以來都未能實現,本計畫原本就有規劃拍攝重演畫面,是演結合模擬蒐證未完成的缺憾,團隊設計了一齣殺人實驗劇場,劇場舉辦在案件真實發生地,觀眾無固定座位且可自由參與其中,攝影機除了對準劇中演員,也適時反過來捕捉所有幕後操作與觀眾反應,藉此儘可能將晦澀的案發過程與角色權力關係,透過劇場重演的形式表現,當然,事件當事人謝志宏也是觀眾之一。該捲影帶於再審過程裡成為左右判決的關鍵證據,而本計劃則是補足當年模擬影帶因雨而未完成的缺憾,建構法院所需事實以外,社會忽視,卻因此構成歸仁雙屍命案的種種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