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別記》散文創作計畫
黃詣庭
《巴別記》散文創作計畫第一部分「生死流離」,主旨在於講述個人徘徊生死之間時,對靈魂與命運產生的思想和認知,以記錄個別眾生的生命重大挫傷與療癒歷程。其中除了自己身上曾經發生的事件外,也以大量篇幅記載朋友身上的離奇故事,間中也有我參與到的部分,而使他人的身世、情感與悲傷,與我的生命一同相互呼應,並產生新的意義,而他人的經歷,也在有人記錄和重新建構、審視或感知的狀況下,成為了彼此之間的鏡像,讓我與被記錄者之間,不復只是書寫者和被書寫者的關係,而是兩相對照之下,一時分明了起來,也讓越過漫長時光的「我們」,一同得到了安慰與淨化。本輯中的〈獸身譚〉,獲得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人間佛教散文組佳作,在此計畫案截止日之前仍未公開宣布訊息。
第二部分「幻象之城」,講述空間與時間的互動共構,也就是空間如何建構與影響我自身的精神世界和生活型態,抑或反轉過來,以我的過往經驗建立了特定的生活型態,而在順寫與倒推的思考過程中,發現自我真實的樣貌和感受,並學習如何安置遺留於個人居所、遊走城市,或者在離散遷移等經歷上,終身揮之不去的情感與執著,甚至是透過對空間和身體的緊密結合、情感投射與高度聯想,獲得近於神秘主義的共鳴經驗,本意雖為在此多災多禍的世間學習安棲之法,然而亦是自我療癒的形式之一。
第三部分「外接式人生」,講述物質與感官、身體的互動關係,以及形下之物如何彷彿外接式硬碟般儲存形上之事如記憶,在開闔與收取之間不斷重寫對自我歷史與他人的認知,也就是探討「物」與「我」的關聯性。人與物之間的役使關係,恆常處於極其不穩定的狀態,而這則應歸因於人類本身的自我認知和記憶力都是脆弱之物,無法靠純粹的自我意識來確定環境與事件,也因此,物與我就成為主機與零件的一體化結構,雖有主從關係但也相互依賴,甚至為了保存後者而使前者改變樣態,導致若循此脈絡思辨下來,將對人類的主體性有饒富興味的思考。在本輯之中,我將物品和個人情思緊密聯合,既是對自我過往的反省與思考,將〈末日之前〉一文押於卷尾,也象徵審判式的總結。〈鋼鐵之愛〉已獲得《幼獅文藝》採用,預備刊出中。
於本計畫中,創作了十六篇散文,約七萬字,除了若干篇名異動,以及拉長了數篇散文的預計字數之外,一切符合當初計畫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