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即將消失的大園竹圍文史記憶》研究調查計劃
唐植梅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桃園航空城計畫中全村拆遷的大園區竹圍,是桃園市濱海傳統小聚落,170年常民生活記憶、保留至今的臺灣農村風貌,甚至極具地方特色的輔信王公過金火民俗,登錄成為歷史建築的福海宮,都將隨著拆遷而全部消失。
常民文化中,記憶是日常生活的根基,以居民口述進行歷史記憶是最快速方式,近年已有各方學者或文化工作者展開相關研究,但社會學研究提醒,記憶往往會因此環境改變而產生選擇性,甚或因為公部門的有目的性,透過集體記憶操作並且宣傳成為地方文化,如果沒有知識系統基根,外界研究者的地方記憶往往會變成為另一種「再現的解釋」傳承而遠離真正的歷史記憶。
本計劃長期與地方社團「竹圍社區發展協會」以及在地居民合作,不僅透過在地居民的口述,以聚落的「文物」作為媒介,進行實地文化記錄,長達三年、深入各角落的影像紀錄,更完整保留聚落正一一消失的樣貌,而訪談中居民從安居到拆遷離散的驚惶面對,正是最令人不忍而外界不容易觸及的歷史記憶。
為能呈現常民生活記憶,研究內容不作過多學術文字轉譯,從居民生活中建構真正的在地生活,希望提供居民異地重建後、重拾地方認同感的文本,即使遠離歷史現場,在地文化依然永存。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資料選介
文宣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