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Mask - I》原型創作計畫

  • 《Face/Mask - I》原型創作計畫|林沛瑩|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Face/Mask - I》原型創作計畫|林沛瑩|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Face/Mask - I》原型創作計畫|林沛瑩|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Face/Mask - I》原型創作計畫|林沛瑩|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Face/Mask - I》原型創作計畫|林沛瑩|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Face/Mask - I》原型創作計畫|林沛瑩|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Face/Mask - I》原型創作計畫|林沛瑩|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Face/Mask - I》原型創作計畫|林沛瑩|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Face/Mask - I》原型創作計畫|林沛瑩|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Face/Mask - I》原型創作計畫|林沛瑩|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Face/Mask - I》原型創作計畫|林沛瑩|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Face/Mask - I》原型創作計畫|林沛瑩|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Face/Mask - I》原型創作計畫|林沛瑩|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Face/Mask - I》原型創作計畫|林沛瑩|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Face/Mask - I》原型創作計畫|林沛瑩|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Face/Mask - I》原型創作計畫|林沛瑩|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Face/Mask - I》原型創作計畫|林沛瑩|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Face/Mask - I》原型創作計畫|林沛瑩|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相即共生練習簿-出神 1:1》(Studies of Interbeing - Trance 1:1)嘗試透過連結圍觀分子生物學層次的節奏、速度、與動作,在人類尺度以針織與舞蹈行為重新人類大腦可感知的層次具體化(Embodiment),並透過具體化的經驗建構,重新塑造中性而感性的人類與病毒、人類與人類交流方法論與平台,在已知的科學解釋上拓展當代的文化方法,填補理性至上所造成的人類與疫病文化真空,實驗當代科學脈絡之下人類與病毒共生所能協助人類面對自身的文化儀式。並試圖在「病毒與人類共存為恆常」的前提下,找尋不帶偏見、直接以身體感出發理解病毒—人類關係的方式,作為一種冥想儀式,並試圖與人類集體記憶中的「冠狀病毒靈」對話,讓對於COVID-19個人私密而獨特的病毒接觸經驗能超脫科學霸權的箝制而有所依歸,也從而探索人類與病毒共存的各種面向。

透過轉換病毒複製的結構與機制成為針織結構,讓人成為具象的病毒製造廠,以肢體體驗《相即共生練習簿-出神 1:1》是儀式,也是平台,也是一套邏輯與身體辭典。整件作品可從執行層面分成三個部分:社群、取樣、降靈;從概念層面分成:病毒在細胞內複製機制轉換針織與舞蹈動作、病毒蛋白質結構轉換針織結構與社群共造、病毒學家做為當代病毒薩滿的薩滿音樂再造、禱詞與儀式語言聲響探索。

《相即共生練習簿-出神 1:1》(Studies of Interbeing - Trance 1:1)最後完成為一間大型軟雕塑,配合兩個表演錄像與五個毛線球聲音裝置。2022/01/07-02/28於空總通信分隊展演空間,林沛瑩個展Inter-(Being)展出中。開幕表演出席人數約六十人,整個計畫參與涵蓋荷蘭與台灣的博物館與科學研究單位。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作品明細表
文宣品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中文姓名

林沛瑩

英文姓名

Pei-Ying Lin

作品紀錄
  • 2020/03

    病毒之愛 Virophilia

  • 2016/12

    病毒馴獸師 Tame is to Tame

  • 2016/05

    死灰復生 II Living Ashes II

  • 2016/01

    生之曼陀羅 Kaleidoscope of the Universes

  • 2015/04

    死灰復生 Living Ashes

  • 2014/12

    天花症候群 Smallpox Syndrome

  • 2014

    植物性顧問公司 PSX Consultancy

  • 2014

    An Exchange of Words

  • 2012

    無以言說 Unspeakableness #1 #2 #3 #4

  • 2021/06

    邊界溶解 Discourse of a Viral Boundary

得獎紀錄
  • 2020/06

    STARTS Prize,榮譽獎

  • 2016/06

    Bio Art and Design Award 2016

  • 2015/09

    Ars Electronica 2015, Hybrid Arts, Honorary Mention

  • 2015/04

    Core 77 Design Awards 2015, Speculative Concepts, Professional Runner Up

  • 2013

    Best American Infographic

  • 2013

    Output Award 2013, Selected Projects

  • 2013

    第四屆數位藝術表演獎,決選

展演或發表紀錄
  • 2020/10
    ~
    2021/03

    traNslatioNs - Understanding Misunderstanding(日本,東京,21 21 Design Sight)

  • 2020/10

    What a Time to be Alive(荷蘭,Eindhoven,Temporary Art Center)

  • 2020/10
    ~
    2020/11

    臺灣美術雙年展衛星展「倒置理型動物園:想像人性的終極他者」(臺灣,臺北,水谷藝術)

  • 2020/09

    Ars Electronica Kepler's Gardens(英國,University of Wolverhampton,Wolves Gallery)

  • 2020/09
    ~
    2020/10

    STARTS Prize 20 - Speculating on the Future Through Art and Science(比利時,布魯塞爾,BOZAR)

  • 2020/06

    虛幻生命:混種、轉殖與創生:《病毒之愛》隔離版線上晚餐表演(臺灣,臺北,線上計畫)

  • 2019/03
    ~
    2019/04

    Tracing Borders(荷蘭,Eindhoven,Temporary Art Center)

  • 2019/03
    ~
    2019/06

    准自然—生物藝術、邊界與實驗室:《病毒之愛》(中國,北京,現代汽車文化中心)

  • 2019/03
    ~
    2019/04

    持續反Ying:《病毒馴獸師計畫》(中國,北京山水美術館)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