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咑咑主義》互動式親子劇場演出計畫

  • 《咑咑主義》互動式親子劇場演出計畫|山東野表演坊|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咑咑主義》互動式親子劇場演出計畫|山東野表演坊|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咑咑主義》互動式親子劇場演出計畫|山東野表演坊|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咑咑主義》互動式親子劇場演出計畫|山東野表演坊|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咑咑主義》互動式親子劇場演出計畫|山東野表演坊|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咑咑主義》互動式親子劇場演出計畫|山東野表演坊|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咑咑主義》互動式親子劇場演出計畫|山東野表演坊|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咑咑主義》互動式親子劇場演出計畫」試想以嬰兒期(特別是0-1歲)年齡層為主要對象,嘗試將演出空間創造成色彩豐富、充滿不突然的聲音、演員肢體動作和物件搭配運用等元素,提供嬰兒期的觀眾觀看、體驗、摸索、互動等感受,進而讓參與的家長們藉此機會觀察孩子與劇場元素之間的相處模式,讓家長們也可以發展出如何在家與寶寶的遊戲互動方式。

《咑咑主義》創作概念即是從如何利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以及空間的設計等元素,建立以嬰幼兒為主的劇場活動;增加照顧者與嬰幼兒之間的互動技巧,減輕照護的焦慮和壓力。

活動設計分成演出前、演出中以及演出後三個階段:

一、演出前:營造安全無慮的演出暖身空間

嬰幼兒時期的孩子大腦並未發育完整,但聽覺、視覺、觸覺等感知覺的部份發育是成熟的,初到一個不太熟悉的環境中,對於比較怕生、適應較慢的孩子,我們會在現場佈置一些不同的形狀、顏色的安全的玩具與裝置,讓家長陪伴著孩子自由地去玩的,讓他知道你在旁邊,讓他能在陌生的空間中聽見熟悉的聲音,以及讓他能在活動中看見家長的熟悉的臉。

孩子對於周圍環境的事物慢慢的建立安全感後,才有機會充滿好奇地自己四處走動探索熟悉環境,同時也有利於促進他的大肌肉發展。

二、演出中:以非線性故事式的親子互動呈現方式

《咑咑主義》在活動設計上,是以演員和親、子三方一起完成的。活動的設計會從抓、丟、推、拉等動作,發展小肌肉的能力;分辨不同物體的大小與形狀;區辨紅、黃、藍、綠的色彩和直線、橫線和斜線,鮮豔的色彩、中度複雜的圖形;重複出現某些讓他覺得有趣的探索行為,到注意人的臉部輪廓與表情,能分辨臉孔與聲音(甚至模仿)了解臉部表情所代表的意涵等為創作元素。

活動設計從外在形貌、肢體活動到認知發展等三大方向,運用現場音樂,讓演員和親、子產生肢體的律動,以及製造空間和設計的物件變化(例如消失和出現;儀式和重複;顏色、大小的差異等)方式為創作基礎。過程中充滿象徵性的互動演繹方式,提供觀眾視覺和聽覺上(無語言)開放的想像,而非講求完整故事性的呈現方式。

三、演出後:演員們會帶領著家長與孩子嘗試與演出中的物件一起互動,讓家長們可以學習如何與孩子在家裡遊戲互動。

目前我們以演出前的活動:20分鐘,演出20分鐘,以及演出結束後20分鐘,總計60分鐘為演出活動長度。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演出照片
演職人員簡介
文宣品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山東野表演坊

立案日期

1999/05/30

負責人

曾恕涵

團體簡介

山東野表演坊於1999年成立,是花蓮第一個立案的在地劇團。由一群對花蓮和劇場充滿好奇的在地青年學子所組而成。多年來劇團致力培育東台灣青少年劇場人才。往年花蓮盛夏,劇團不斷在藝術創作上結合各種藝術媒介,增加劇場作品的面向及深度,激盪出更多火花,讓多元的藝術媒介發生在花蓮。 時至今日,山東野表演坊已發展成花蓮在地的專業劇團。劇團期盼未來將創作回歸到對生活以及在地議題的關心,透過劇場展演、戲劇教育推廣以及工作坊等非特定形式,培育更多在地的劇場人才,以特屬花蓮、草根性、新生代、專業工作者的劇場實踐,持續在花蓮造夢,無限延伸觀眾對劇場的想像,重啟另一種溝通的語彙。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