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聲音動能與戲劇工作坊

阿伯樂戲工場

  • 肢體聲音動能與戲劇工作坊|阿伯樂戲工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肢體聲音動能與戲劇工作坊|阿伯樂戲工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肢體聲音動能與戲劇工作坊|阿伯樂戲工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肢體聲音動能與戲劇工作坊|阿伯樂戲工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肢體聲音動能與戲劇工作坊|阿伯樂戲工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肢體聲音動能與戲劇工作坊|阿伯樂戲工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肢體聲音動能與戲劇工作坊|阿伯樂戲工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以下為團員分享對此表演訓練方式的親身體驗開放的引導方式,從每個人的身體中尋找個人的特質。

本次課程分為三個主題:Le Jeu(愉悅及遊戲)、中性面具、Wind Dance(風之舞)。這三種不同的系統所發掘的身體質感是不斷延伸的,藉由三種不同方法,學員更能透過不一樣的技法觀點觀看自身的表演,並且去做更適合於自己的調整。

1、覺察在舞台上「愉悅」並且學習運用

在Le Jeu的活動中,老師透過遊戲和肢體活動,讓學員找到愉悅的感覺,而後要求學員逐漸地將動作放輕,這種愉悅感慢慢收進心中,演員在台上表演時,觀眾並不會知道他心中藏了什麼秘密,但演員知道。而這樣的愉悅感將成為表演中很重要的養分,支持著演員在舞台上所有的戲劇動機,愉悅感也時常會消失,所以要不斷的練習並且覺察自己內心真正的愉悅是

什麼?殘酷、毀滅、讓他人大笑…都有可能是其中之一的原因。

2、由中性面具出發開啟感知及肉身質地的練習

透過中性面具中風火土元素的練習,開發每個人不同的身體特色及聲音質地,老師使用不同元素的特性,引導演員在肢體上進入不同質地的狀態,進而尋找與聲音連結,開發出表演者從未發現的、新的聲音質感。

許多學員在練習過程中經歷了「魔幻時刻」(MagicTime)體驗,例如:有位學員平常生活是一個有怒氣就會往心裡吞的人,但當我們在練習「火」這個元素時,老師要我們想像這個火可能吞噬別人,是很狂妄的火,用不同的共鳴點去感受身體內在的火,結束練習時,這位同學開始不舒服不斷乾嘔,心裡也不知道為什麼特別不舒坦,後來才在睡前慢慢平靜下來,思考過後她分享,或許是這個身體的練習讓她把她從未放出來的「壓抑、對別人的怒氣」全部吐了出來,她覺得這是一個從未擁有的經驗但是卻非常歡喜,因為她知道了自己身體的秘密並且知道自己內在其實是一個擁有「火」特質的女演員。

中性面具同時幫助學員找到「一個演員站在舞台上與別人不同之處」。藉由感知能力的培養,使學員能夠找到專屬於自身的不同之處,以及培養存在感和台風,訓練演員達到「只要站上舞台就會是一個好看的狀態」因為這個訓練就是要讓演員了解自己的特質並且能夠穩定的運用。

3、心理素質,像一陣穩定的風—風之舞

風之舞(Wind Dance)是一種類似舞蹈卻非舞蹈的肢體律動,源自阿根廷的一種舞蹈。藉由持續30分鐘到一小時一次次時間長度逐漸遞增的Wind Dance,讓整個團體中的成員更增加彼此的「契合度」。在北歐丹麥歐丁劇團(Odin Teatret)裡面,所有的團員是每天練習風之舞兩個小時,做為訓練默契及身體的一種方法。從第一天20分鐘到第五天60分鐘,老師要全部的學員們透過不同的五個身體階段(推拉、用空氣撫摸對發、拋接球、用身體任何一個地方打開/縮緊、嘗試摧毀對方)要我們在這個風之舞練習裡面去給予同伴更多的力量,甚至是把彼此往上推進。風之舞在技術方面藉由過程中對後腰部肌肉的訓練,讓學員明確抓到正確的發聲部位,更有利於我們「回到中性姿態」,在心理訓練方面,風之舞透過身體與呼吸不斷地在同樣頻率間跳動並且不斷延長訓練時間,演員更能在調節呼吸與跳動之間堅毅自己的目標,為了要讓所有的同伴是走在同樣的道路上的我們必須給予彼此支持與動力,就像是在舞台上演員的互動一樣。

整體而言,本次工作坊最大的特點在於:訓練過程中不強調做過多的思考,不特別去構想與設計表演的動作或情緒。而是從身體的深處去探索藏在每個人體內的那份「愉悅」。是一種很直覺、很直接的引導方式和開發過程,以這樣的技巧開發出適合學員本身特性的表演與聲音。

顯示完整資訊
活動紀錄
課程師資表
研習資料
文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