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電影拍攝計畫

許哲瑜

  • 家庭電影拍攝計畫|許哲瑜|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家庭電影拍攝計畫|許哲瑜|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家庭電影拍攝計畫|許哲瑜|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家庭電影拍攝計畫|許哲瑜|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家庭電影拍攝計畫|許哲瑜|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家庭電影拍攝計畫|許哲瑜|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家庭電影拍攝計畫」為兩個部份所構成:第一個階段完成於2017年,由三件作品所組成,分別是《No News from Home》、《尋找蘇萬欽》、《相簿剪貼》,為計畫前期材料探索與發想的創作成果。第二個部分則是「家庭電影拍攝計畫」的主要作品,完成於2018年9月,是一支40分鐘的動畫錄像《穿顱透寫》。

《穿顱透寫》

《穿顱透寫》片長40分鐘,由陳琬尹撰寫劇本(陳琬尹為獨立文字工作者,是多年合作夥伴,為近幾年作品《麥克風試音》、《重新破裂》劇本寫作者)。此件作品為紀錄哥哥的家庭回憶,邀請他回到記憶的地點,在攝影機前進行演出,最後再以白描的方式製作成動畫。這部影片一方面拍攝的是個人的私密記憶,透過哥哥口述,在延伸至兩則發生在周遭的社會案件:有一位青少年被謀殺了,事發地點在哥哥年少時常去的網路咖啡廳,而這個事件在新聞上被製作成了示意圖。另一個事件也同樣發生在老家附近,有人目擊了一隻狗遊蕩在街頭,嘴裡叨了一顆女人頭顱,面孔因腐爛而無法辨識身分。一名員警依據頭骨的外形,想像並繪製出女人生前的臉孔。

這兩個事件分別在公眾媒體上被製成了肖像畫,新聞業者以3D軟體製作的漫畫示意圖,與警察以鉛筆素描繪製的被害女子畫像。我訪談了製作女人頭像的警員,以及新聞動畫的分鏡師,並將訪談口述剪輯成為《穿顱透寫》影片旁白。透過他們繪圖技術的思考,我嘗試在創作計畫中構築哥哥的記憶圖像。

《No News from Home》

《No News from Home》是一部10分鐘的錄像,以剛剛出生六個月的姪子許力文為拍攝主題。這件作品是以我和家人平時所拍攝的家庭影片為材料,我挑選了五個小片段,再製作成動畫短片。許力文的父親,亦即我的哥哥,在20歲前打架生事、拒捕等越軌行為,正是台灣社會文化期望與體制之間不協調作用的結果。哥哥的人生好似電影《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中的主角,只能被迫依照電影中「書寫者」所給定的安排過活。算命師的指示、父母的期望、社會的埋想……,哥哥這些年來就在其中不停反抗與妥協。如今許力文出生了,哥哥也從被寫的角色,轉變成書寫者的一方。

《相簿剪貼》

《相簿剪貼》是一系列的攝影作品,以我的朋友袁志傑為創作主題。他說起小時後的故事,父親自小離開他另組家庭、爺爺與子孫關係不親,最後選擇自殺離世……,我請袁志傑透過社全群網站facebook,聯絡上他原先並不認識的同父異母的妹妹。透過網路,請求妹妹翻拍這些家庭相片,將這些陌生的、來自兩個家庭的兒時回憶拼湊起來。對袁志傑來說,妹妹僅是存在於網路上的「數據人」,是虛擬的、系統裡的,然而兒時回憶又是很浪漫的。

《尋找蘇萬欽》

《尋找蘇萬欽》則是關於一幅陳琬尹家中祖父的紀念照。這種紀念照片是70年代流行的技術,可在照相館挑選已繪製好的複製畫,再將人物的大頭照剪貼合成上去。由於是複製畫,於沖洗店甚至文具店都能買的到,因此在不同家庭裡,可能有著一模一樣的身體與背景的寫真照。而「蘇萬欽」是我在網路上第一個找到、相同紀念照的提供者。蘇萬欽先生已經103歲,可說是一位見證台灣史的人物,從早期以日本兵身分到中國參與軍事行動,現在則是還在世的、最老的國民黨黨員,我從陳琬尹的祖父的紀念照開始尋找,最終卻尋找到了蘇萬欽這一位人物。陳琬尹寫了一封信給蘇萬欽,並複製了一份展示出來。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成果追蹤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