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

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展覽簡介

這些年在台灣,藝術介入社會的形式愈來愈多樣,藝術在當代社會的角色、功能逐漸受到重視,成為民主社會的表徵。這個現象除了跟西方前衛藝術思潮有關,也與1987年解嚴,1990年代開啟的社區營造、公共藝術設置、文化公民權的倡議有關。

香港在1997年之後,由於政治的劇烈變化,民間力量崛起,許多具創意的倡議和行動相互聯結,形成一股「反主流文化」(counter-culture)。透過藝術關注社群生活、文化保存、社區發展,以及居住權、環境權、傳統記憶等,成為這些年香港藝術介入社會的核心。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重新反思藝術與社會、藝術與公眾的關係,強調藝術與社會透過「交遇」、「交往」,碰撞出多種可能。展出的作品與計畫,有的利用藝術空間,有的發生在日常生活,更多是透過網際平台、影音傳播,讓參與者更為廣布。藝術工作者既是文化生產者,也是社會運動者,對於藝術的生產、發展與傳播,產生了不同於以往的影響。展覽囊括了自1999年起港臺兩地積極投入公民意識、社群生活、社會運動及文化資產等相關議題的作品,其中多組為長期耕耘的計畫,包括社區營造的行動、環境教育的基地建造、文化資產的保存創新、社會運動轉化為長期社群培力的協作等等發生於展演場域之外的計畫,例如「黑手那卡西─工人樂隊」十多年來與工運團體、外配組織、樂生療養院、日日春協會、慈芳關懷中心等,以集體協作的方法為底層人們創造發聲的機會;從事社群藝術二十多年、創立「全人藝動」和「藝術在醫院」的香港藝術家梁以瑚,透過多元表達手法,活化老爹媽的銀髮生活,也帶領河南農家婦女以刺繡表達自己;廖億美與好多樣工作室2008年起以馬祖東莒為基地,透過「夏日藝術學校」、「以X換生活」等計畫,活化廢棄的聚落,引領年輕人慢慢迴流島嶼;由姚瑞中帶領失落社會檔案室(LSD)五年來所記錄的「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攝影計畫」,直指環境空間在土地無限度的操弄下,所累積失衡的閒置空間軌跡等等。

本展也透過媒合台灣和香港兩地的藝術家與NGO組織的合作,包括A.民間博物館計畫(香港)X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台灣);B.廖億美+多樣文化工作室(台灣)X迷彩研究所(香港);C.文晶瑩(香港)X婦女救援基金會(台灣);D.方韻芝(香港)X竹圍工作室「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台灣),讓藝術家與非營利組織有更直接緊密的跨域合作,激盪出不同的交往可能。透過各種工作坊、展覽及論壇,此展覽計畫希望促成香港、台灣兩地的深度對話,了解這種藝術類型在各自社會所代表的意涵,以及美學表現的特殊性。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展場圖片
文宣品
新聞稿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