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家馬克與台灣絃樂團

  • 小提琴家馬克與台灣絃樂團|台灣絃樂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小提琴家馬克與台灣絃樂團|台灣絃樂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此場音樂會「小提琴家馬克與台灣絃樂團」因2020年及2021年受疫情影響,故決定取消演出。原訂於此場演出之委託創作,已於2020年9月16號發表完成(台灣絃樂團30週年團慶音樂會)。

本次委託創作為彭靖針對台灣絃樂團的聲音特色所量身打造,譜寫《湖畔之月》及《瀑布的傳說》兩首作品。

《湖畔之月》是以獨奏小提琴及大提琴的對話貫穿全曲,並透過絃樂團為伴奏,描繪出湖中細微的波動感,雙獨奏的對話中,綿長無盡又慢中有快的線條,勾勒出夜間湖畔映月的神祕景象。《瀑布的傳說》快速的五拍子節奏為主,以附點節奏製造出快速的水流感,對比民謠風的中段撥奏(Pizzicato),描繪瀑布會唱歌的想像。台灣絃樂團希望聽眾能透過此次的發表,感受到如親見此景般,獲得身心靈上壓力的釋放。

台灣絃樂團希望能藉由彭靖所創作的兩首曲子,讓觀眾聆聽到專屬於臺灣的聲音,除了感受臺灣作曲家的寫作魅力外,更能藉此了解到在作曲家與樂團間的配合下,如何將樂團的聲音發揮到最佳的狀態,希冀能引領觀眾未來關注臺灣作曲家及臺灣在地樂團的興趣,讓臺灣的聲音更能被聽見。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曲譜首頁
創作者簡介

作曲家:彭靖

1965年生於臺中,德國德特摩音樂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Detmold)畢業,自德返國後始擔任台灣絃樂團駐團作曲家,善於跳脫學院思考,統合新舊不同技法創作,探索融合臺灣文化特色,旅居德國約十年,現定居臺南官田十年,創作生涯三十餘載。

喜好大自然,人煙罕至處,曾於德、瑞邊境,喜馬拉雅山區四千公尺以上高海拔閉關默想。

主要作品包括七首管弦樂、九首協奏曲、十餘首室內樂,此外亦改編有近百首樂曲,並跨足多媒體及電子音樂之創作。

曾任教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學系,動畫研究所,擔任副教授兼系主任,現專任於臺南應用科技大學流行音樂系。

顯示完整資訊
文宣品
相關成果
  • 青年作曲家彭靖與台灣絃樂團(1997)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台灣絃樂團

立案日期

2006/07/07

負責人

鄭斯鈞

團體簡介

由小提琴家鄭斯鈞於1990年成立的台灣絃樂團,網羅了臺灣最優秀的絃樂演奏家,是臺灣歷史最悠久、最具口碑的絃樂團體,其豐富的演出資歷,獲得政府及各界企業肯定及長期贊助,2001年起每年入選文化部「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本計畫於2018年起由國藝會執行,2019年為Taiwan Top演藝團隊)。專業的演出獲得柏林愛樂首席安永徹(Toru Yasunaga)、莫斯科音樂院教授維多‧皮凱森(Victor Pikayzen)、德國德特蒙音樂院榮譽教授盧卡斯‧大衛(Lukas David)、奧古斯丁‧杜梅(Augustin Dumay)、安緹兒‧維特哈絲(Antje Weithaas)、宓多里(Midori)等世界著名演奏家的讚許而同台演出。演奏足跡不僅在臺灣,經由安永徹先生的引薦,成為第一個受邀至日本演出的絃樂團,2013年至德國參與潮汐音樂節演出,2015年再度受邀至法國維森堡音樂節、德國阿默湖音樂節參演,更在德國擔綱開幕演出團體,廣受媒體一致好評,2016年於德國慕尼黑愛樂廳舉行音樂會,並應音樂節之邀請,赴奧地利參與「孟塔峰夏日音樂節」。

除了演奏上的堅持,台灣絃樂團也致力於發展臺灣絃樂音樂教育,除了傳統的室內樂演出,曾嘗試與戲劇結合,製作《飛行狗的任務》兒童音樂劇;引進歐洲「幽默音樂會」演出型式,製作《嘻音哈樂》音樂玩笑系列音樂會,2008年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表演藝術 追求卓越」專案補助製作《魔幻史詩音樂劇場-消失的王國》。專業音樂教育方面,於1997年舉辦第一屆《台灣國際音樂節》,邀請國際大師來臺講習,至今已舉辦四屆;並從2000年開始舉辦小提琴比賽,至2021年已舉辦十四屆。本團小提琴比賽參照國際比賽形式,分資格賽、複賽及決賽,參賽者必須演奏完整曲目,對參賽者是一大考驗,對於臺灣年輕的小提琴家而言是指標性的比賽。台灣絃樂團除演奏經典曲目外,也為現代音樂的發展不遺餘力,曾邀請臺灣作曲家彭靖、瑞士作曲家法比安‧米勒(Fabian müller)等為絃樂團創作,於樂團30週年時,特邀彭靖為樂團量身打造全新創作,樂團也曾為彭靖於國家音樂廳舉行個人作品發表會。

重要活動

宓多里(Midori)對各式表演形式或是曲目等都有絕佳的駕馭能力,也曾多次與歐亞及南美洲的樂團合作計畫,是一位樂於將音樂推廣、分享、創新與指導協助的慈善小提琴家和心胸寬廣的教育家。本團團員們在邀請宓多里(Midori)來臺這段時間中,透過與大師近距離的相處,不僅在合作共同演繹時受到刺激,在演奏技巧上也獲得許多的啟發和沉吟,於應對相處之間亦體會到身為國際大師的涵養及態度,因此衝擊出更多的省思與創新。因此,2019年特邀這位「東方奇蹟」宓多里(Midori)來臺演奏巴赫曲目,不僅是讓臺灣的觀眾們享受到了「人間哪得幾回聞」的妙音,本團團員們亦是獲益良多,使台灣絃樂團在各面向上俱能夠更上一層樓。

2020年,是台灣絃樂團創團以來三十周年,三十年以來,台絃經歷與國外演奏大師合作兼集訓的磨練,以及出國巡迴演出,與國外當地進行音樂交流的洗禮,逐漸成長茁壯,也受到國內外多方的肯定。因此在30周年時,台灣絃樂團特別舉辦一場屬於樂團「自己」的音樂會,沒有任何的獨奏家點綴,主角就是台絃自己。此場音樂會特別邀請從台絃成立至今,一直看著樂團成長的彭廣林擔任主持人,以及許多曾與台絃合作以及過往團員的音樂家,如:曾耿元、方永信、林暉鈞、林天吉、何信宜、陳幼媛、李京熹、何君恆、吳世傑和林榆婕等長期在臺灣音樂界耕耘的音樂家們,共襄盛舉。除了強大的陣容外,在音樂上更是精心安排駐團作曲家彭靖,新創一首專為台灣絃樂團量身打造的曲子,透過彭靖對台絃的了解,將台絃最好的聲音呈現給觀眾。

舉辦臺灣歌謠音樂會:解嚴之後,臺灣人開始拼湊臺灣過去的歷史與文化,政府也在這樣的氛圍之下,終於在1997年國中課程實施《認識台灣》的教學。尋根至今,臺灣人普遍對這塊土地上的故事已有初步的理解,不過,文化與藝術不該鎖在過去的時空,更應該從中活化它,讓臺灣身處於全球化的影響之下,仍保持特有的文化樣貌。2018年起,台灣絃樂團結合歷史與臺灣音樂,每年舉辦臺灣歌謠音樂會,盼觀眾透過音樂會,認識臺灣的民歌與流行歌發展的歷史。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