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之「看」,我看《鄭和1433》

林乃文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評論對象基本資料:    
活動/節目/作品名稱:鄭和1433
作者/編創者/導演/策展人:羅伯.威爾森
主辦/發行/演出/出版單位: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發表時間:2010/02/20-21、24-28
發表地點:國家戲劇院

評論文章節錄:
繼去年《歐蘭朵》之後,這是導演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二度在兩廳院「旗艦級」製作下與台灣藝術家合作。合作藝術家從京劇名伶魏海敏變為台灣歌仔戲名伶唐美雲,以及擅長鼓樂結合劇場、強調「道藝合一」的知名藝團「優人神鼓」;題材也從西方人歐蘭朵變為中國人鄭和,全新編創,減少西洋為表東方為魂(或者相反)的扞格。

舞台上鄭和的角色仍一分為二:代表鄭和形象的黃誌群,以及發聲說話的唐美雲。唐美雲除代替鄭和發聲外,有時是綜觀全局的說書人,有時是串場的秀場主持人,角色活潑多變,讓我們見識到一個資深歌仔戲藝人彈性十足轉換自然的戲路。黃誌群扮演的鄭和則像一個美麗的偶人,優雅適切地嵌在導演精美構圖之中。

從各方面看,鄭和可能都不能算中國傳統價值系統的「正統」人物。劇本資料顯示:鄭和信奉中國鮮少信徒的伊斯蘭教,十歲被迫做了太監,雖曾代表皇帝風風光光出使西洋七次,但連自家族譜都不載入他──總之他是個「變格」人物。從三十少壯航海到六十眊耆,鄭和進出海疆多次,但他沒有成為東方的馬可波羅、作皇帝探索世界的耳目、為皇帝描述看不見的城;甚至在他第六次受命返國後,赫然發現他早已失寵,越十年才得以做最後一次航行,最後客死異鄉……。鄭和豐富的人生閱歷實在有太多題材可以入戲,故事從鄭和第六次返國到第七次出使之間切入,是個很有張力的起手點。不過,當我事後翻閱這本售價台幣五百、印刷精美的劇本時,發現紙上固然寫著一個故事,舞台上有另一個故事,兩者完全可以分開解讀……。

 

顯示完整資訊
內容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