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ah藝術聚-劇山計畫
兒路創作藝術工寮「Phpah藝術聚-劇山計畫」內容說明
一、調查與研究目的
「劇山計畫」旨在串連花蓮縱谷-銅門、池南、馬遠三個部落社區,媒合在地社區資源,並邀請藝術團隊進駐,進行表演藝術之前期製作調查研究,再透過調查研究成果進行表演藝術文本創作,進一步於2022年發展成縱谷的表演藝術節系列演出發表。
本計畫申請之補助範圍,聚焦在藝術團隊進入部落社區,進行部落文史、工藝等調查研究,再進行表演藝術文本創作,藉以凝聚縱谷表演藝術節前期創作文本基礎。
二、研究主題
本計畫將媒合3組表演藝術團隊與部落社區跨界合作,研究主題將針對部落社區以下子題發展:
- 部落文史,在地人文歷史與故事。
- 部落工藝文化、山林知識。
- 部落地景故事。
三、研究對象
本計畫將分成三組表演藝術團隊與部落社區合作。
- 花蓮縣秀林鄉銅門部落-太魯閣族,由兒路創作藝術工寮駐地,媒合藝術家進駐。
- 花蓮縣壽豐鄉池南部落-阿美族,媒合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團隊進駐。
-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部落-布農族,媒合TAI身體劇場進駐。
藝術團隊進駐部落的研究對象為部落耆老、文史工作者、工藝傳習者、傳統文化知識傳承者等。
四、研究成果內容摘要
本計畫之研究成果,完成三組藝術團隊與部落社區的調查研究,各團隊依照自身經驗、專長與關注議題與部落社區合作,設定調查研究目標與方向,初步建構出未來發展的藍圖。
- 銅門部落-兒路單元:關注山林文化傳統與當代之間的轉變,從神話、禁忌、性別角色等角度,在時代與社會變遷之下的流轉。
- 池南部落-原舞者:聚焦池南部落七腳川系統阿美族文化,以及遷徙歷史,連結到近代木瓜山林場哈崙工作站的記憶再現,深入探索池南部落傳承服飾文化、林場記憶以及在地林班歌謠的口述歷史,進而發展成劇場演出。
- 馬遠部落-TAI身體劇場:預計以行動劇場的方式發展,在部落社區的各個角落之間流動演出,帶領觀眾一邊觀賞演出,一邊走踏部落,並將布農族的山林精神、歌謠、身體姿勢分解再建構出身體劇場的創作詮釋。
研究成果:調查成果報告3式、創作文本3式、田野調查與創作工作坊照片共194張、影像紀錄3部。
兒路創作藝術工寮
2015/04/15
東冬‧侯溫
青年的耳,豎起來聽,從山谷裡吹來的風音。 青年的眼,張開來看,從天空中灑落的光芒。 青年的手,仔細觸摸,從森林裡飄來的清香。 青年的手,靜靜感受,從古老傳承下來的力量。 青年阿……我們是部落的希望,一直被祝福著,直到那一天踏上那靈的虹橋時,生命依舊是連結的。
「兒路期望透過田野紮根部落,促使更多青年經期望透過田野紮根部落,促使更多青年經期望透過田野紮根部落,促使更多青年經過劇場培訓,將藝文氛圍灌入偏鄉地區達到過劇場培訓,將藝文氛圍灌入偏鄉地區達到過劇場培訓,將藝文氛圍灌入偏鄉地區達到術藝起來之宗旨。」
- 落實原住民族青年傳統歌謠的傳承與發揚。
- 讓大眾體驗台灣原住民族傳統文化之美,促進大眾欣賞並尊重多元文化。
- 提升原住民族青年的自信及對族群的認同。
- 提供原住民族青年表演舞台,展現音樂才藝。
兒路:是團長東冬‧侯溫秉持著兒時在部落養分澆灌的生命經驗,期許兒時守護在時他身旁祖母。工寮:在太魯閣族語裡叫做「VI」工寮裡面會發生非常多的事情與生活,大部分在裡面歡笑、工作、創作。因此以「VI」來奠基原住民的創作主體,尤其創作延續文化精神。
重要活動
- 2020年 Mtukuy播種者裹山計畫
- 2020年 銅門部落phpah藝術聚
- 2019年 Thiji Tomong「千」徙,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