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塾《回—喧囂的海,寂靜的地》

新象股份有限公司

  • 山海塾《回—喧囂的海,寂靜的地》|新象股份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山海塾《回—喧囂的海,寂靜的地》|新象股份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山海塾《回—喧囂的海,寂靜的地》|新象股份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山海塾」是全日本當今最富國際盛名的舞踏團體,它融合東瀛精緻美學與西方愛琴海人文精神神秘冥想人類心靈意識的深度詮釋,顛覆具象舞台格局,承啟舞蹈藝術全新風貌。國際馳名的天兒牛大於1975年創立「山海塾」,並任藝術總監。1980年「山海塾」首度受邀前往歐洲演出,在法國西南藝術節廣受歡迎,讓西方觀眾驚豔舞踏之美;同年又獲邀參加亞維儂藝術節。之後「山海塾」的足跡遍及愛丁堡藝術節、馬德里藝術節、國際賽凡提諾節等,以及世界各地巡演。揚名世界享譽國際讚賞的山海塾,超過40年跨越地域疆界與超越世代隔閡界限的國際演出,已遍及歐洲、北美、中南美洲、亞洲和大洋洲,2008年為止,「山海塾」已經在全球43個國家、700個城市演出。而此次舞作《回— —喧囂的海,寂靜的地》,2015年為慶祝「山海塾」成立40週年,在日本北九州首演。

《回喧囂的海,寂靜的地》

創作源自於中文象形文字——「回」天兒牛大將MEGURI作為動詞,像水一般循環不息,並旋繞在所有事物上。回在中文裡包含了兩個口,象徵著水的流動,同時象徵著時間及周圍環境的流動。MEGURI 以「回」的精神,和諧且規律的方式,穿梭循環在世界萬物上,如時間的流逝,四季的循環和轉移、地球的變遷,從繁榮到寂靜流轉的意象。

呈現的是一個遙遠的過去,舞台的浮雕,天兒牛大以2.8億年前,海百合的化石為靈感,展現海洋跟大地的變動,亙古以來萬物都在變化當中。他認為藝術是可以從生物學、科學或環境因素來汲取創作元素,海岸線的消長進退已持續了幾千年,而海百合是海中最美麗的古代生物,海百合的減少被認為與人類息息相關,其中蘊含天兒牛大對生態環境、萬物流動變換的關懷。半透明精緻的佈景,在天兒牛大巧思下,伴著燈光照映前與後換化出不同的樣貌,其中場景的地板設計,運用象徵著中國文字「門」的形象,隨著燈光,舞台變換出一個水池,使水池的起伏呈現出空間變化。當中的水盤亦是與流轉的意象相呼應。

特別的是,此次音樂特別加入了二胡作配樂,而三位作曲家的背景分別有鋼琴、打擊樂器和電子琴,其中還有作曲家擔任過電影配樂,這次舞作的創作過程是先聽到音樂而後才編入舞劇裡。對於舞者來說,裝飾環境都是外在因素。燈光才會影響到舞者在空間中的呼吸頻率。天兒牛大想表現在此空間之中,讓身體隨著這空間來做自然的變化,並且其他舞者可以融入在這空間中,讓肢體隨著空間氛圍而變化。例如其中在同一時刻看到數個場景,偶爾只有一個舞者,而其他四名舞者來自不同的方向,會有「蒙太奇」的感覺。精緻的場景、幻化的燈光、舞動的舞者融合出多層次面向,總監天兒牛大希望觀眾從這多層次的角度,看出屬於自己不同的體悟和風景。

顯示完整資訊
演出照片
演職人員簡介
文宣品
延伸閱讀